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学校管理需要强化公责意识

时间:2014/12/23

社会生活需要讲公德,学校管理需要重公责。

新学年开学还不到两个星期,学校四幢教学楼的十六条教室前廊中的其中几条就感觉“色彩”有异了。站在一端望去,有的呈“格子状”----相邻两教室交界处颜色加深,如有“田埂”,有的如“梯田状”----地.面按教室长度整块颜色深浅不一。显然前者是因为班级间拖地时对“领土”互相“谦”让,导致交界处“山阴不管,会稽不收”而留下的痕迹,后者则是某几个班级搞卫生不到位,使走廊污迹有不同程度所累积造成的。这种不良现象若不及时过问,则必然日益蔓延,使教学楼卫生面貌江河日下。而要过问,也简单得很,只需一句话,请政教处管一下即可。问题是,如果这样处理,似乎太就事论事和简单化了,这次面貌改善了,过些天又会“彩色”依旧,教室走廊“整形”了,其它卫生工作又可能出现类似情况;卫生方面注意了,别的事情上也会出现此类状况。尽管单独处理整改简单,但一样样“简单”的重复,累计起来就变得不简单了。我想,找找更深的原因,开开尽可能能治疗这一类毛病的“处方”,而不只是满足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才是作为校长更应该做的。

那么什么是这类“毛病”比较共同的“病根”呢?教室走廊这种不良卫生状况,显然跟班级的卫生要求有关,对卫生要求不高,执行标准不力,也跟班级管理有关。但这是行为层面的,作为“病”之“根”,至少要触及到“思想意识”层面,走廊卫生搞得不到位,面上似乎只是这个班级门口自己不够清洁,但实际上,公共不良影响却是显然的:影响到公共环境的悦目,并对其他班级卫生工作、对年级乃至整个学校卫生工作产生消极影响。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则正是这类“毛病”的“病根”所在----公共卫生责任意识的欠缺。而对“公责”的承担和履行,比尽“私责”(相对于“公共”的“私人”范畴,如教室内的卫生)更重要,因为公责的缺失,它造成的不良影响更广,危害更大。在学校这个承担着教书育人天职的紧密系统中,涉及公责,需要讲公责,需要注重公责的地方很多,从有形的卫生、纪律、勤学状况,到集操、集会等集体活动中的班集体形象,再到形神兼备、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和创强争先的各种创优过程和成绩,无不对校风校貌产生着种种影响。通过一定的境界教育而产生的自觉承担公共责任的意识,不但可避免一个群体的不良行为对其它群体和个体产生视觉、精神上的污染和行为上的不良影响,而且必然对良好的风气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产生积极的作用。如此在消除走廊上“田埂”、“梯田”的过程中,学生同时也是在修养“如何对待公共事务、如何顾及他人”这些合格公民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和健康人格,公责意识教育已不只是为了学校的管理需要,更是教育本身的需要,办学就是办氛围办风气,氛围风气影响人是学校教育的底色。慢功出细活,重视学校公责教育,公责管理,不断提高师生的公责意识,形成积极健康的公责文化,让“公责”提高管理境界,让“公责”成为课程资源,时不我待。就让走廊“格子状”、“梯田状”之类作为建设学校“公责”文化的引子和切入点吧。

管理有法,管无定法,从“公责”角度入手,来认识公共管理,开展公共管理,必将能提高学校的管理品位和工作边际效应,必将能对学生的人格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