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读国学经典 建书香校园

时间:2014/12/27

一、寻找特色办学突破口

城关二小创建于2008年春天。是县委县政府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建设的一所半封闭式寄宿制公办学校。学校以“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校训,在“只有不同,没有不好”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努力践行“和谐校园,温馨家园,求知乐园”的办学目标,积极打造以“诵国学经典创书香校园”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努力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心智能力。

学校目前有十七个教学班,65名教职工,986名学生。学生大多来源于县城周边和乡镇一些进城务工家庭。单亲家庭多,留守儿童多,经济困难的学生也比较多。这些孩子多数是除了教材基本没有课外书,文化素养方面严重营养不良。而“一个人在他成长的关键阶段,没读到适合那个年龄段的读物,将是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如何让这些家庭不富裕的孩子多读一些好书,给他们一些终身发展的储备,多一些精神文化的营养,为孩子打好民族文化之根,打牢做人做事之本,成为我们决策办学特色的重心。

国学经典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那些沉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的言论著作,那些浓缩着丰富情感和优美意象的诗词曲赋、经典美文等国学内容,对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开阔知识视野、熏陶性灵、提升审美品味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强的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深入开展“经典诵读”和课外阅读活动,必将使孩子受益终生。为此我们确立了以“诵读国学经典,创建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活动来营造我们的校园文化特色。

二、营造读书氛围 点燃读书激情

从08年春季 开始,我们在学生中开展“诵读国学经典,传承民族精神”古诗文诵读活动。每周一首古诗文、一句名言警句,在学校专制的黑板上写出来,置于校门口,让全校师生每日进出校门都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学校还把每周记诵内容提前下发到班级,让各班自选时间诵读记忆,旨在日积月累,提高人文素养,净化心灵升华人格。我们当初算了一笔账:一学期按十七周计算,小学六年时间学生会在不加重学习负担的情况下大约能积累背诵200首古诗文200句格言或是名言警句,这些内容会成为孩子们终身的财富。我们的教育原本就应当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我们只是在孩子的心田播下文化的种子,在未来的岁月里,一旦遇到合适的条件,这颗种子就会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经典阅读功在育人。

我们教室走廊的文化栏多数以古典诗词,成语故事,名言警句等古典文化的内容为主。课间广播的有《李阳疯狂背古诗》《声律启蒙》《三字经》等韵文。在学校首届运动会,其中一个节目是“诗韵皮筋舞”,内容是我们用20首古诗串在一起自配音乐自编的舞蹈,旨在让学生在跳皮筋的过程中轻松背古诗,让枯燥的背诵变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同时强身健体。运动会结束了,但校园里,社区里不时能看到孩子们和着古诗的韵律边跳皮筋边背诵古诗的动人场景,引来家长路人啧啧称赞。目前我们正在编一套古诗韵律操诗让它与韵皮筋舞一起成为我们大课间的一个特色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三、 养成阅读习惯 伴着墨香成长

大家熟知的教育家李希贵说:教育的根本说到家就是培养习惯,而诸多习惯中读书习惯又是关键之关键,一个孩子,只要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他这一辈子的发展都基本不用担心了。为了把培养学生读书习惯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书香校园办公室,制定了创建书香校园实施方案。

首先,学校实施“四三工程”活动。“四”是四个“一”:学校建设一个阅读阵地(图书室);每班建立一个图书角;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汇报会;每周坚持上好一堂阅读课。“三”是三个共读:校长与教师共读、教师与学生共读、家长与孩子共读。

其次,精心构建“个人书柜”、“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室”等多元化的读书网络。有条件的学生在家中建立个人的小书柜,在家中与父母共读;每个教室建立图书角,与小伙伴共读,实现资源共享;学校设图书室,由图书管理员负责教师和学生的图书借阅和图书推荐工作。

为了深化诵读活动,我们还开展了“古诗文诵读比赛”“编读书手抄报”、“读书黑板报” “学校读书日活动”、“书香班级”“书香少年”评比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展示读书成果,将“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培养阅读的持久性,提高学习效果。

去年春季,我们的古诗文诵读比赛还邀请了县宣传部的领导亲临现场指导,并担任我们的活动评委,给我师生极大的鼓励。他们当场在教材中任意抽一篇内容叫背书小明星背诵,孩子们背得一句不错,赢得评委们的交口称赞。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也是学校例行的“世界读书日我们在读书”读书日主题活动的时间,这天早上是主题活动,下午不按课表上课,全校师生在校园里静静读书,涵养知识。

四、倡导与书为伴 提高教师素养

在教师中积极倡导以“书香为伴”的生活理念。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记不清从何时起读书成了学校里的重要话题。教师会上读书是必讲内容。于是有了魏校长给大家推荐的《爱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有了读读《花间一壶酒》读读南怀瑾的书的建议。本校教师QQ群的对话框中常常有校长推荐的好的博客内容,也有教师们自己看到的好文章。教师们也在校长的推荐中知道了何克抗,知道了跨越式教学。有的老师还把这种理念试用在自己的教学中。以往教师们淘宝时大多购买的是衣服化妆品,如今物流公司送来的包裹中多了书籍的内容。老师们互送的礼物中也有了林清玄、席慕容、纪伯伦的散文诗歌之类的书籍。

当老师们拿着“书香校园办公室”给印发的教师背诵篇目时,我们的教师有了回到学生时代的感觉。“啊!这些经典曾背的管瓜烂熟,如今怎么都忘了呢?”于是老师们mp3里收录了经典散文的诵读的内容,QQ空间相互转载了不少诗词歌赋等经典文化的优秀作品。在每学期两次读书交流会上,老师们争先恐后的谈论着自己最近读到的好书,幸福之情溢于言表。“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至远,读书之乐乐无穷”“读书是最美的化妆品”“读书的女人最美”成了大家熟悉的话语。读书不仅在悄悄改变着老师们的教学行为也在改变着教师们的气质,读书让教师们的精神世界丰盈起来,在对人对事特别是对待问题学生时内心也变得细腻而柔软了。

五、以校本教材为载体 提高阅读质量

为了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充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曾强民族文化的记忆。我们于2009年秋编印了以国学启蒙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让校本教材进课堂,有课时安排,有专门的代课教师。一年级重点诵读《三字经》、二年级《弟子规》、三年级《声律启蒙》、四年级《千字文》、五年级《论语》、六年级《道德经》。

通过校本课程这个载体,打开学生阅读之窗,点亮学生阅读之灯。我们坚持课堂诵读,晨诵、午间阅读、课外指导阅读和教师把好的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相结合,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阅读,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

09年初冬的一个早上,几位退休的老同志在晨练时被校园里传来的《弟子规》的诵读声所吸引。征得校长同意,他们来到了三(一)班教室,当全班同学流利地背诵了《三字经》《弟子规》时,他们的欣喜激动溢于言表,并情不自禁的给学生讲起了他们小时候读书的故事。一位七十多的老革命忍住盈睫的泪水,竖起大拇指,连连点头:好!好!当他再次来到学校时,一定要为学校捐1000元人民币,用于奖励“书香少年”。

六、定期表彰激励 深化活动效果

每年4月和11月为我校读书活动月。6月、12月进行总结表彰前一阶段涌现出的“书香办公室”“书香少年”“书香教师”,并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要求。
从建校至今,我们已经开展了5次全校性古诗文诵读比赛活动。有21个班次获得了集体奖,有59名学生获得个人单项奖,评选了44名“书香少年”。当“书香少年”标兵闵海松,胡文涛在颁奖大会上受到校长亲手颁发的100元现金的奖励时,全体师生热烈的掌声让他们的家长也激动不已。胡文涛的家长说,孩子为了能当上“书香少年”一个寒假背了一本书。闵海松的家长自己文化不高,假期在家陪着孩子背诵《声律启蒙》,但有好多字不认识,家里字典查不出来,他们就时常给老师打电话询问请教。家长说我们与孩子一起学习进步。

七、反思活动历程 理想之路任重道远

学校的历史是三年,我们的活动也开展了三年。虽然有极少数人担心我们搞的“古董”诵读,是不是会影响学生的统考成绩。但我们认为:教育不是急功近利的事情,无论是现代教育,还是传统文化教育,其本质与落脚点都是关注人的发展,我们今天的教育是考虑30年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需求,以学生的全面成长作为最终目的。我们许多老师都遗憾的说,可惜我小时候没有接受过这样的教育,还好我的孩子赶上了,我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诵读一起“留学补课”了。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一种教育连教育者自身都心向往之的时候,怎能不被百姓赞赏呢?

虽然我们在创建书香校园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还不够深入,诵读国学之路任重道远。为了孩子的终身负责,我们将继续高喊“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好书伴我成长!”的口号,让“书香校园”成为我校的特色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