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阳光校园,彰显教育特色
时间:2014/12/29
阳光校园生气盎然,阳光教师为人师表,阳光课堂绩效突出,阳光体育生龙活虎,阳光文化底蕴充足,阳光少年身心健康。阳光教育已经成为三里畈初中的办学特色,阳光教育培养了大批阳光人才。
一、阳光管理:透射人性光辉,凝集群体能量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因此,学校需要系统的、严格的、全方位的管理。校园平面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教师学生管理,师德师风管理,后勤服务管理,财务财产管理,德育安全管理,食宿卫生管理,活动秩序管理,行为习惯管理等等,林林总总,千头万绪,目标一致,都是为了有利于培养人才。无论什么管理,都必须阳光操作,体现人性化的要求,以人为本,能够凝集师生群体的能量,促进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
首先,我们建立完备的学校管理网络,通力合作。以学校领导成员分工负责、处室人员专责成立各种管理组织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履行管理责任,操控管理过程,结算管理绩效。由校长协调各个管理组织的关系,形成合力,避免相互推诿、相互摩擦、相互诋毁的不良倾向。学校按教学教研、政教安全、后勤服务三条线大致分块,管理机构各司其职,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件件抓落实。
其次,科学制订管理制度,依据校情采取适宜的管理措施。我们学校历来气正风清,教师具有主人翁姿态。因此,我校的管理制度以激、导为主,不以罚、堵为重。在管理过程中,重细不用粗,重梳不用堵,重激不用罚,发现某种不良苗头或工作漏洞,及时纠正解决,不留隐患。让每个教师都参与管理,让每个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加入管理。
第三,管理的内容、过程、结算一律公开透明化,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学校实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教学管理公开。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接受群众监督,经得起核查。学校还成立由教师代表组成的各种监管小组,审核各种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减少干群之间的认知误差。
第四,把管理过程衍变为参与意识,让全校师生参与管理,使管理成为学习与提高的另一课堂。管理不仅仅是领导者的责任和本领,应该是一种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技能。任何人都不是天生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每一个处在发展时期的人都可能成为领导者和管理者。在学校里,每一个师生既是被管的对象,又有监管他人的权利。
第五,侧重管理内容,突出教育特色。在教学教研这一块,我们侧重常规管理,把教材处置、课堂讲授、作业批改、特长辅导、教法改进、学法探究、自我发展等环节狠抓不放。在政教德育这一块,我们侧重行为规范,把课内学习、课外活动、生活习惯、待人礼节、个人操行、个性特长、纠错能力等作为管教内容。在后勤服务这一块,我们侧重关爱呵护,把食宿安全、生活舒适、微笑服务、提供方便、照顾病弱、合理疏导、家访沟通等作为考核标准。
科学管理就是效益。由于我校长期在管理上下功夫,所以杜绝了安全事故,校园平安,蓬勃向上。我校先后多次荣获省安全文明校园、省示范家长学校、省校本培训先进学校、市德育先进学校、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市语数外三科测试优秀学校、县文明单位、县中学工作先进学校、县教学教研先进单位、县中考优胜单位,就是充分的证明。
二、阳光教师:弘扬师德师风,认真教书育人
教育是立国之本,教师是立校之本。教师队伍素质的优劣决定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当今社会,工商富庶,流通暴利,教师报酬相对偏低,是学校教育的不利因素。但国家的重教方略既定,对教育的投入逐步加大,有利于教育的稳定发展。我们在做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时,引导大家认识国家发展的大趋势,认识人才培养对于国家长治久安、文明富强的巨大作用,进而明确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
我们鼓励教师要当阳光教师,心态阳光,品行阳光,生活阳光,事业阳光,教学阳光,育人阳光。是阳光教师,就精神振奋,精力旺盛,奋发有为,积极向上,为人师表,绩效突出。如果没有阳光心态和阳光操行,必然是精神低迷,心烦气躁,诸事不顺,哪里还会做出成绩?德国教育家雅斯尔斯说过:“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撞击另一个灵魂。”教育的本质就是以生命激励生命,就是教师以自己生命的热情来激发学生生命的热情,让生命成长感受阳光,感悟幸福过程。
建设阳光教师队伍,首要的工作是加强师德教育,加强师风管理。我们有计划地组织师德学习和讨论会,让教师结合身边的模范比照自己的工作,明确努力的方向,填补以往的缺漏。去年,我校组织学习大别山师魂汪金权的事迹,结合我校一个市级师德标兵、两个县级师德标兵模范的典型,展开讨论,极大的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思想境界。
为激发教师的阳光心态和阳光行为,我们每学年都评选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学能手、服务育人先进工作者。把评选的标准和程序公开,让每个教师自愿申报,再由教研组或年级组推荐,由相关处室核查,最后由学校领导与教师代表联合组成的评审组评分裁定。阳光操作就会产生阳光结果,阳光典型必然带亮阳光一片。
在我们三里畈初中,教师群体优秀,人人甘当主人翁,个个争做先进者。老教师发挥余热,以优良的传统带动后秀;中年教师勇挑重担,兢兢业业乐为孺子牛;年轻教师积极向上,满腔热情地爱岗敬业;女教师巾帼不让须眉,以特有的温柔和耐心引导学生进步。当然,作为学校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廉洁奉公,爱护和信任教师,赢得大家的拥戴。我们的教师,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不放弃任何一个差生,因此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或成绩不好而失学。长期生病、生活困难的教师何水民、雷火良等,得到全体师生的资助,摆脱了困境。
学校建立了教师多元评价制度,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教师的教学常规,在学生中问卷调查计算满意率,按期结算考试成绩和师德考核、年度考核、校本研训绩效。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要求教师在学校的总体设想下规划自己的个人成长计划,尊重教师个性,不要求每位教师都是最优秀的,但每个教师必须有专长特色,以此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阳光文化:引领进步途经,美化学子心灵
校园是育人的场所,除了优美的环境以外,要有浓郁的文化氛围。阳光文化,就是文明的使者。在校园中,教学楼张贴立志勤学的名人名言,实验楼张贴科学家画像,教室里悬挂国旗、校训,寝室里点缀温馨和谐的招贴画,食堂张贴勤俭节约的名言警语,走道旁树立警示牌,绿化带和花坛内有温馨提示牌,读报栏、宣传橱窗、黑板报经常更换。这些阳光灿烂的文化宣传,增添了校园的文明气息,对于学生来说,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
学校经常举办各种集会或演讲、文体活动,既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组织纪律观念,又展示学生的才华和特长。新生入学教育、学期开学典礼、期中总结会、节日庆祝会、专题演讲会、迎春联欢会、革命歌曲演唱会、体育运动会、诗文诵读比赛等等,不仅激发了学生爱学校、爱读书的热情,而且为学生展示才能提供了舞台。用先进的文化吸引学生,启迪学生,熏陶学生,感化学生,这本身就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
我们学校一个最突出的特色是持之以恒的阳光体育。早在1991年,我校就是湖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集体。二十多年来,我们一直保持并且发扬这个优势。除了上好体育课,我们雷打不动地坚持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常规化管理,常规化结算。我们根据学生兴趣特长组建田径运动队和篮球运动队,长年进行业余训练,素质水准较高。每年,我校两个运动队都代表罗田县出席市全运会或市传项学校运动会,每次都获取较高名次。在全县中运会上,我们当仁不让,每次都稳取冠军。
文学社团活动是我校的又一文化特色。我校铺路石文学社诞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历久弥新,生气蓬勃。在全市优秀文学社团评比中屡次荣获一等奖,2005年被《中学生》杂志社评为全国“校园文学社50佳”。文学社由学校教科室主管,语文教研组指导,以班设立文学小组,以学生会推荐文学社干部,形成网络。各文学小组自办手抄报,自办手抄习作集,推荐优秀作文到文学社编辑部。语文教研组每学期组织作文竞赛,评选优秀作品。文学社每年出版社报或社刊,将各文学小组推荐的作品和作文竞赛的获奖作品集中编辑付梓。铺路石文学社还建立了博客,发表学生作文近2000篇。迄今为止,铺路石文学社博客点击已达到14万多人次。学校语文教研组的辅导老师还曾在《鄂东晚报》上开辟“与学生谈作文”专栏,发表指导文章26篇。
四、阳光少年:吸纳科技知识,增添腾飞智能
“今天我以学校为骄傲,明天学校以我为光荣。”这是悬挂在学校壁墙上的一副宣传标语,事实上也成为我校学生努力的目标和动力。
近代维新派学者梁启超断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学校担负着培才育贤的重任,应该不遗余力地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一切可能的保障。当前社会,留守孩子多,家庭教育薄弱,不少学生生活能力、学习态度、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缺陷。为培养阳光少年,必须高度关注留守儿童。我们首先在食宿方面为学生提供便利,让他们住校犹如住家。饮食价廉物美可口,住宿温馨和谐舒适,后勤管理人员嘘寒问暖,让家长放心。我们特别注重家校联系,形成双边教育合力。班主任经常家访,如果学生父母在外务工,就保持电话联系,及时通报信息,解决学生的困难或偏差。
我校几年前就创办了家长学校。我们通过这个平台,了解学生家庭生活状况和家庭教育状况,对症下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我们还经常举行联席会或教育讲座,宣传教育法规,解释传授教育方法。我们的努力,获得了家长好评,特别是照看孙子外孙的爷爷奶奶们很信任,经常到学校与老师联系,询问更多的教育诀窍。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上级的肯定,相继被评为市级和省级示范家长学校。
在学校德育工作方面,我们以政治思想教育为主导,以理想和感恩教育为突破口,以行为规范为重点,以一日常规为切入点,持之以恒地开展教育工作,不放过一次错误,不忽视一个倾向。我们每学期开展评选阳光少年的活动,主要从道德操行方面衡量,不以文化成绩为依据。对知错纠错的学生,及时鼓励,跟踪推进,使之后来居上。
可以自豪地说,从我们学校走出的学生都是很棒的,他们充满朝气和活力,满怀希望面向未来。连续十二年中考,我校录取黄高和县一中的学生人数都稳居全县同类学校首位,2009年李玉席、2011年何家兴勇夺全县中考状元。2010年,我校毕业的学生秦昌在罗田理工中专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学习。
阳光是生命之源,没有阳光,万物就会枯萎。同样,阳光校园是学生成长的必需环境,阳光教育是学生成才的必需途经。我们愿做阳光使者,我们希望用自己的阳光行动培养出更多的阳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