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性格、爱好形成和塑造的关键时期,因此,初中学生的班主任担负了重要的责任。班主任应当着力提高六种能力,以期把工作做得越来越好。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能力
初中学生,其身心都处在一个从少年向青年,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成长的过渡期,他们的思想、性格、爱好等都很不稳定,具有较强的随意性、逆反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对初中年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既具有教育教学管理的共性特征,又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从我近年来担任初中年级班主任的粗浅体会看,初中年级班主任应当着力提高六种能力,才能更好地胜任此项工作。
一、不断学习、修养、完善自我的能力
要抱着对国家负责,对学生负责的理念,切切实实地当好合格的班主任,就必须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广泛深入地学习,精心全面地修养,扎实有效地完善自我。我之所以把这样一个不断学习、修养和完善的行为过程称之为“能力”,是因为在现实工作生活中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1.有实施这种行为的清晰意识,并制定出可行的计划、措施和实现的目标。
2.必须克服来自工作、家庭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和干扰。班主任本身就担负着大量的日常工作,存在着很大的心理、体力上的工作负担,还有家庭生活中抚育儿女、照顾老人等等繁重的生活压力。而这些压力和负担都是工作生活中实实在在存在的,不可免除的。这就需要个人科学地调理好这许多矛盾,为自己千方百计地创造实现计划目标的客观条件。
3.要不断克服主观上的懒惰、松劲、满足于现状的不良情绪,不断培养自己坚强的毅力,树立坚持到底、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
可见,做到上述之事,的确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责任的体现。
二、观察、分析、判断、沟通的能力
教师和学生之间,不但本身存在着年龄及其所经历的不同年代的“代沟”差异矛盾,而且还存在教授者与被教授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心理矛盾。因此,大多数的学生一般不大愿意向教师表露其内心的真实想法。而如果教师掌握不了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的活动,就无法进行有针对性、富有效果的教育和管理。所以,班主任一定要积极提高自己对学生言行的观察、分析、判断和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班主任要认真学一点心理学,要学会全面细致的观察,科学认真的分析,正确恰当的判断,而后开展行之有效的沟通,进行真诚的交流,实现班主任教学管理的最佳效果。
三、言传身教的能力
班主任既是这个班级的教育者、管理者、指导者,更应该是全班学生语言和行为的引领者、榜样范本。对于初中年级学生的教育管理,不能只动嘴用语言教导学生该怎么做,恰恰相反,教师应该更多地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引导学生的行为。身教重于言传,为此,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倡导学生做到的,自己务必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该做的,自己首先坚决不去做。这就需要班主任具有很高的自觉行动能力和很强的自我约束能力来实现。
四、激励学生积极性的能力
激励,就是用激发和鼓励的方式,或者称之为手段,使人对某种动机和行为需要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从而使人的行为更富于主动性、积极性、持久性和成效性。班主任能否有科学而高超的能力不断成功地激励全班学生以高昂的学习热情,圆满完成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任务,这无疑是衡量一个班主任是否胜任,是否成功的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标志。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树立起全新的学生观,这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教育管理意识中,使学生由被动听的客观体变成主动学的主观体。
1.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首先要在潜移默化地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依据他们表现出来的各种言行特点,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指导他们克服身上的缺点,发扬其优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自觉性、积极性和独立性。
2.要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实现最佳的激励诱导效果。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取得的成功和进步,并对此及时给予赞扬、鼓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对学生表现的表扬和肯定,就等于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树立了应该怎样做的好榜样,使学生经常保持一种明晰的目标、舒畅的心情、兴奋的情绪、向上的欲念,产生学习的激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应尽量少使用批评手段,因为学生更爱听赞扬的话。不适当的批评会让学生产生受挫感、失落感而失去自信心和热情,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结果。
3.要改善教学和管理策略,改变教学和管理方法以及观念,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让学生通过丰富多样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方式,不断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能,增进学习信心,形成“效果——信心——更好效果”的良性发展趋势。
五、培养班级团体凝聚力的能力
每位学生所在的班集体,是学生接受教育、成长进步的重要基地和环境。一个充满奋发向上、团结活泼、生机勃勃的班集体环境,必然会对这一集体中的每一个个体的思想、性格、学习等各方面的成长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而创造班集体良好环境的最重要要素,就是全班师生的凝聚力。为此,班主任要着力培养全班的凝聚力。
首先,班主任要对每一位学生具有母女般、父子般的挚情真爱。对学生真心的爱,是合格教师的灵魂和原动力。只有教师和学生真心换真心,全班才能一条心,才能拧成一股绳,使班级成为一个相互真心关爱、坦诚相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集体。
其次,班主任还要善于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培养全班学生的集体观念和荣誉意识,增强每一位学生对班集体建设的责任感、自豪感。此外,班主任要善于培养一批品学兼优、真正能承担骨干作用的班干部,成为班主任开展工作的有力助手,成为全班学生效仿的榜样,形成团结凝聚全班的骨干力量。
六、把自己融入班集体的能力
当学生把教师当作关系平等、无话不说的亲密朋友和“同学”的时候,则证明教师真正融入了这个班集体,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全班学生的重视、尊重、支持和效仿学习。
班主任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繁琐,所以要不断地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以使自己可以与学生更好地沟通、相处,使工作更好地开展和展开,也使班级欣欣向荣,学生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