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德育资源 创新学校德育
时间:2015/1/7
一、 实施德育导师制
实施德育导师制,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延展和有力补充,也是德育创新的一个重要举措。马卡连柯说:“一个人不是由各部分因素的拼凑培养起来的,而是由他所受过一切影响的总和综合地造就成功的。”实施德育导师制就是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充分利用人的因素,落实“全面育人”的德育理念。德育导师不同于班主任,不参与班级的管理工作,但可以在职责范围内开展自主性的创造性的德育活动。通过交谈沟通、建档跟踪、联系家长、提供帮助等工作方式,往往能直抵学生的灵魂深处,赢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同感。德育导师能给受导学生提供更周密具体的、更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指导,从而诱发学生德性的发展。中山市杨仙逸中学实施德育导师制以后,每位德育导师都为学生量身定做了一套辅导方案,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经过短短一年时间,受导学生中的成绩落后生、行为较差生以及来自单亲贫困家庭的学生都有明显的进步,学校的德育工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该校还依托社会力量,聘请了原市政协主席、社区派出所所长等校外德育导师,充分发挥他们在经验、职业方面的特长,使学校的德育工作焕发出新的光彩。
二、 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正如德育的实施者不只是德育处和班主任一样,德育活动也不能只囿于班会课和团队课,更不是课堂上人云亦云的说教。“道德根本上是实践的”,道德在实践中生成,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和评价,德育同样也需要广阔的空间和真实的场景。和传统的道德灌输相比,德育实践活动具有生动、活泼、易于接受等特点,它尊重学生的个体存在,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德育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的道德言行趋于统一,把学生模糊的德育认识、德育观念内化为自觉的品德,甚至成为恪守终生的道德修养。学校德育活动的内容是相当广泛和丰富的,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是成功实施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如在中小学开展军训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国防意识,磨练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参加义务献血活动,有利于弘扬奉献精神,激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尚情感;参加公审活动、禁毒宣传,就是对学生进行生动有效的法制教育;参加“3ž12植树节”活动,既可以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又是一次令学生印象深刻的环保教育。广东省中山市每年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大型公益活动“慈善万人行”,形成了“弘扬爱心,共建和谐社会”的德育实践特色。
三、 建设校园德育文化
校园是青少年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实施德育的重要基地,校园文化建设应注重德育的渗透。柯尔伯格认为校园文化“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教育课程,是一种比其他课程更有影响力的课程”,苏霍姆林斯基形象地表述为“让墙壁说话”。充分开发校园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对于提高青少年的思想素养,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中的德育形式是丰富多样的,无论是校园物质文化还是校园精神文化,都可成为德育的载体,都具有良好的育人潜能。有的学校重视校园的绿化美化,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有的学校对新生进行校史校训教育,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的学校利用橱窗、黑板报开展德育宣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和熏陶渐染中规范自己的言行。笔者所在学校的食堂有一条标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老师们都注意到,这条标语挂上后,学生倒掉的剩饭少了,互相攀比买高档菜的少了,插队、吵闹的不文明习惯也少了。一条标语,竟然有这么明显的功效,由此可见,感染于人的环境和号召于人的美好言辞相一致,就能催生出灿烂的文明之花。
四、 充分发挥年级组的作用
年级组不仅是学科教学的基本单位,也应该是学校实施德育的基本单位。年级组老师多是学生的任课老师,和学生朝夕相处,熟悉学生情况,了解学生动态,是班主任之外的一股重要的德育力量。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年级组老师如果发挥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作用,就能和班主任一起,形成一片呵护幼苗的高大笔直的树林。年级组老师实施德育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和学生结对子,开展帮扶活动,解决学生生活的困难和成长中的烦恼,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帮助学生树立进取心、自尊心、自信心,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二是注重德育的学科渗透,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每一学科都应从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科教学内容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任课老师应从学科知识中挖掘真善美的元素,把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中。
五、 增进家校联系
德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学校德育往往满足不了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德育还需借助校外力量,其中家庭就是德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家校隔绝,老死不相往来,是很难造就出思想端正、情操高尚的学生的。增进家校联系,调动家庭因素,能使家庭和学校统一认识,协同步伐;能跟踪了解学生的动态,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还能对学生的言行给予适时的评价。家校联系的做法有很多,目前不少学校都成立了家长学校,定期和家长沟通思想,交流看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中山市石岐区各中小学近年来倡导“走进家庭,共育新人”、“建立学习型家庭”活动,拉近了学校和家庭的距离,增强了家校之间的合力,是开发利用德育资源的一次创造性的尝试。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多样化,学校德育也要与时俱进,充分挖掘各种德育资源,不断探索德育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