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对现代学校校园文化内涵的再认识

时间:2015/1/9

学校之所以能形成文化,因为它是由人组成的结构单位,在这个单位中,存在三种主要的角色,即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和教育资源。这三者相互作用,形成了人际网络,又主要通过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培养价值观等形式来完成学校的工作使命。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物化或非物化的行为习惯、约定俗成、精神风尚等都可纳入其内。但我们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往往停留在狭隘的层面上,即认为校园文化就是指校园环境及其所产生的精神辐射。这种单一的校园文化观没有从学校的时代特征上思考问题,缺乏完整性,不利于校园文化的生成和培育。

事实上,校园文化的内涵必然随着学校的特征的改变而改变。在现代社会视野中,学校所具有的特征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所不具备的。比如现代学校硬件条件的无比优越,改变了学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方式;现代学校开放化的办学模式,增大了知识来源的丰富性;现代学校管理体系的多样化,提高了教育资源输出与输入的效率。综合现代学校所普遍具有的特性,对校园文化内涵的认识应当得到修正。现代学校文化内涵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环境文化

这一点与传统校园文化并无太大的区别,只是有所拓宽。学校环境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存在先于校园软件文化,因此是校园文化诸多因素中的首要因素,环境文化主要是指教育硬件的文化辐射作用,包括学校功能分区、学校区域设计、教室环境、办公环境、生活环境、运动环境等。其中,学校功能分区是指学校各条块空间分别承担何种教育硬件支持作用;学校区域设计是指在具体功能区中,局部的环境对整个校园大环境的展示与点缀;教室环境包括教学设施、教室布置、成绩展示等;办公环境包括办公设备、办公美化等。生活环境与运动环境则主要是指校园硬件如何为师生生活、锻炼等服务。

2、传媒文化

现代学校完全改变了一支粉笔,一张黑板教学生的状况,整个校园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学校传媒开始发挥独特的育人作用。这些传媒综合起来,将会形成有效而丰富的校园文化资源。现代学校传媒的主要形式有宣传栏、校园网、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校园刊物等。值得注意的是,校园传媒在文化传播的实践中丝毫不亚于教师、教材等传统文化资源。但是,校园传媒毕竟是一种补充,无论是求知、审美,还是立德、践行,校园传媒起着宣传、导向、教育和督促的作用,对学生的文化滋养主要还是要依靠班级授课。

3、课程文化

很少有人把课程归入到校园文化当中,但实际上学校的课程文化恰恰是校园文化传播的主渠道。在学校课程体系中,一般有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四种形式。学校要形成独特的课程文化,校本化是主要方式,课程的校本化是指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开足选修课程,开好活动课程,开发隐性课程。其中,选修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的自主权牢牢地掌握在学校自己手中,完全有理由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学生实际来开设,以形成学校课程特色,为培育学生服务。比如,若学校处在文化之地,古今文化名人辈出,可以开设经典诵读以发扬传统优势,延续本土文化;若学校处于现代工业中心,则可开设综合实践课程,以了解他人创业史、学习创业精神、感悟劳动美为重心;若学校艺术类师资强大,又可开设各种艺术课程,以修养人性,发掘学生的多种智能。

4、管理文化

管理也是一种资源。高效、流畅的学校管理会使学校快速发展,减少学校各环节的无效消耗,而低质、低能的管理不仅无助于校园文化形成,甚至会阻碍校园文化的形成,使校园文化建设落入庸俗化的低层。

现代学校管理的模式较多,但大多推崇综合化的管理理念,即以智能管理为技术支持,以制度管理为主要方式,以激励管理为补充渠道,以情感管理为润滑保障。各种管理方法各有优劣,如果学校结合实际,加以综合运用,达到政令畅通、上行下效,这样的管理不仅能够形成可贵的文化资源,也将为学校成长带来效益。

5、人际文化

人际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高级表现形式。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校园里,人是校园文化的最终承载者和完美表达者。看校园文化如何,只须看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的文化精神如何。就学校人际而言,如果教师因任务驱动而工作,因职业感召而奉献;管理者因人格伟岸而决策,因无私关怀而执行;学生因学业幸福而努力,因人生理想而拼搏,这样的校园文化就是和谐的,就是指向于成功而立足于现实的。

最后,还应该认识到校园文化的实质是一种习惯,而不是命令,是一种养成,而不是教育。文化之所以吸引人,就在于它的社会价值有示范性。因此,校园文化的内涵应当是通过校园生成文化,依靠校园发展文化,立足校园传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