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如何做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引路人

时间:2015/1/10

2002年教师节之际,我有幸被评为第二届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有了这“带头人”之衔,便觉肩头的担子更沉甸甸的了,不但自己所任语文学科要起带头作用,而且学校的语文学科教学的发展也有了我的责任。在双重责任的引领下,我开始了“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的神圣之路。

带头,带的是青年教师的头。我们学校有一个传统,教师早晨来得很早,一到学校就下课堂;中午放下饭碗就进课堂。在干什么?名曰“辅导”。创造着这种传统的老教师们大部分退休了,新来的青年教师却继承了这传统。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课外“辅导”,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流程,编写教案的时间相对就少了。“向 40分钟要效率”、“上好课”的意识在我们学校的青年心目中不是很强烈。

审视我们学校青年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我觉得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把握不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材处理不当,选精彩的段落作作秀的现象有之;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不高造成语文课堂不生动;新课程背景下,仍多见“重分析,轻感悟”的课型……

身为学科带头人,我拿什么给学校的青年教师以榜样呢?针对学校部分青年教师仍存在着“课内损失,课外补”的倾向,在师徒结对的实施过程中,我常对结对老师谈及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上好课的重要性,自己呢?不管教材有多熟悉,无论手头其他工作有多忙,上每节语文课前,总要花大量时间钻研教材,设计教案,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抄抄小黑板,做做课件,从不上无准备的课,打无准备的仗。因为钻研教材,对教材有常思考,所以对教材处理我常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不人云亦云,我要把我多年养成的钻研精神传达给结对老师,同时也给结对的青年老师一个信息:惟有钻研教材,才能把握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恰当地处理教材;平时不钻研,待到开课时,照搬别人的精彩教学片段,那是作秀,是行不通的,对自己的成长是不利的。

我们学校,乃至大都数的农村小学,教师的基础学历都不高,以至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都不是特别好,但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语文教师,把语文课上得生动,首先要借助语言的魅力。老师的语言魅力哪里来,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关键。为了让我们学校的青年教师有这方面的意识,养成业余读书“充电”的习惯,我们学校的领导想方设法,除了每学期举行“读书月”活动,营造浓浓的书香校园氛围外,在 2004年“五四”青年节时,让我给青年教师作了此方面的讲座。我就自己工作二十余来如何利用业余时间勤奋读书,充实自己,从一个文学低子极薄,工作屡屡受挫,有愧于学生,有愧于自己的“蹩脚”的语文教师,通过二十余年坚持不懈的大量阅读,成为“小语学科带头人”的亲身经历,谈了极其深刻的感受。讲座后团支书吴晓明老师对我说,张老师,你的讲座很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青年教师们触动很大,有几个青年教师对他说,自己也因为知识的贫乏,语言的枯燥,常常难以驾御语文课堂,课堂上尴尬的场面时有发生,张老师说到了我们的心坎里了。

虽然我平时生活上很节俭,但在订阅报刊杂志时却出手慷慨大方,每年我都要自费订阅诸如《中华散文》、《读者》、《教师博览》等杂志。虽然读书已成了我的爱好,但另一原因是身先士卒,为青年教师作榜样,带好看书“充电”的头。

“师徒结对”上示范课、给青年教师上观摩课,也是我每学期的必修课。我这个“学科带头人”的三年任期中,正值教学改革风起云涌之时,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转变观念,把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及时地走进自己的课堂,并且展现给我们学校的老师,这是我迫切需要做的事情。好在学校领导经常提供给我外出听课的机会,我也十分珍惜,每次听课后都要作认真的思考,并把学来的教学新观念融合到到自己的课堂中,上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课,并展示给青年教师。省级特级教师盛新凤、王崧舟他们情感型的课我非常欣赏,特别是他们充满激情的,生动的课堂语言让我感动得彻夜不眠。听课回学校后,近一年时间,就十一册和十二册语文教材中情意浓浓的课文设计了许多充满激情的导语,尝试着教学。上了考核课《花潮》、《卖火柴的小女孩》,同时给青年教师上了《我盼春天的荠菜》、《梳羊角辫的小姑娘》等课,课与说课主题紧紧围绕“情”字展开。还作了此方面的专题讲座《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情感世界》,把一年中自己对《我的战友邱少云》、《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开国大典》、《飞夺泸定桥》等课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做法,整理成文,从“整体把握扣情”、“创设语言情景激情”、“利用课程资源补情”三方面结合课例向青年教师作了详细的介绍。我的示范课和讲座对我们学校的青年教师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在此之后,他们中间的几位公开课明显地留有我的课型的痕迹,他们的课注意了环节之间的过渡,注重创设老师的导语情景,注重情感的渗透,把原本“琐碎的分析课”变成“重整体把握,重情感熏陶,重体验感悟”的新型的课,像顾玉勤老师高段教研组教研课《鸟的天堂》,沈海燕老师郊区片公开课《小珊迪》等课就是最好的见证。

最近一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对“开放式教学中如何进行预设”这个问题作了一些思索,在学期考核课《鲁班学艺》中进行了尝试,并给青年教师上了一堂《赤壁之战》作为此方面的成果展示,反响良好,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诚然,我们学校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准不断提升的原因主要是我们学校的领导给青年教师提供成长的平台,青年教师自身努力的结果,我这个学科带头人只尽了一点绵薄之力。如果我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能给我们学校的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一点点引路作用,那我也已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