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

时间:2015/1/12

学校文化作为课程实施和教育改革的深层决定因素,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实施取决于学校文化这块“土壤”的支持。在督导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对学校文化建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而将学校文化建设融入学校各项工作管理过程之中,促进了我区学校的和谐、健康发展。

一、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全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1.物质文化建设既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建设状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校文化的质量和整体水平。

在督导时,我们发现各学校都非常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整洁美观的校园建筑和景观已成为我区校园环境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着学生的爱校热情,陶冶着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许多学校把一些历史伟人、民族英雄、革命导师和一些著名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等杰出人物的画像,挂在教学楼内的墙壁上,他们不平凡的一生、伟大的业绩、崇高的人格和光辉的形象,影响、鞭策学生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有些学校把名言警语悬挂在教学楼的墙壁上,这些名言警语就像一位位良师益友,时刻教育、启发、鼓励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奋力拼搏。还有一些学校把校训、标语口号张贴在学校的显要位置,以此来传播一种精神、一个信念,促进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学校的每个角落都充满教育意义,确实起到了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

2.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及管理模式的凝结形式,反映和体现着学校文化的发展水平,对于师生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我区各校都非常重视学校制度建设,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教代会参与管理与监督的制度、校长负责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校本培训制度、教改与科研制度、课程制度、学籍管理制度、班主任工作制度、校务公开制度、教师考核制度、后勤管理制度、专用教室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规范着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有的学校为了便于教师学习,将这些制度汇集成册,人手一本,制度明确,教师行动有了准则,学校管理者心里踏实。可以说制度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支撑基础,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3.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已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载体。

学校依据学生年龄和身心发育特点,挖掘校内外德育资源,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有的学校确立了“以德立校”的德育理念,常规管理细致到位,“爱的教育”系列主题活动使学生在感悟中成长,“育德入心,成德于行”。有些学校发挥德育基地的作用,在学校与部队的共建活动中开展国防教育、道德教育、人生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年级德育目标,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模式。有些学校针对外地生源多、流动性大的特点,开发了以系列小型主题班会为主要形式的德育校本课程,挖掘了学生潜力,张扬了学生个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载体,促进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再思考

在督导过程中发现,个别学校有丰富的物质条件,却不能给学生带来快乐;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却没有得到全体教师的认同,没有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办学目标上墙了,却没能振奋师生的精神。这些现象应该引起我们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再思考。

学校办学目标应该是源于学校相关利益者内心的需要,它不能只是校长一厢情愿的强加,或是由几位领导讨论决定。它须经过全校师生的反复讨论而生成,是经过与教师们不断交谈,在互相聆听间逐渐融汇出来的,是全体师生共享的价值取向,是大家所乐意为之奋斗的精神追求。当教师个人愿景与共同愿景一致时,才能产生出一种从属于整体的使命感,视学校目标为自己的目标。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为了共同的目标,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每个人都倾其所能,倾其所力,甘于奉献,从而创造出难以想象的业绩来。这让教师虽然工作到腰酸背痛,但心里却不感疲惫。这种力量来源于全体同仁对共同目标的追求,心中有目标,才能迸发出一股无穷的力量。当办学目标是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信念时,学校才具有凝聚力。因此,办学目标形成的过程,是学校精神培育和凝练的过程,是学校凝聚力形成的过程,是学校文化生成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