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谈分层次教学以及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时间:2015/1/15

一、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层次教学”思想,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它的灵魂也在于“因材施教”。它不独关涉教育价值观念的改变,还涉及到教学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组织的调整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等等许多具体而微的工作,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

原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分层次教学”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的必需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等,“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

二、分层次教学的现实要求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而人的素质由于遗传以及所受教育的影响,客观上形成了高低不同的层次,分层次的教学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虽然自古就有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但常规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很难在课堂教学的同一时空内实现分类推进、全面提高的素质教育思想,

因此常规的教学被迫采取面对中等学生的折衷方法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使一些高素质的人才缺乏接受必要的更高层次的、与他们的智能水平相适应的训练,不利于高层次素质人才的培养,也不合乎高层次人才培养教育的一般规律;这种折衷的教学同样也不利于差生的学习,由于差生的反应速度慢,他们的思维往往受到干扰和抑制,形成了差生更差的局面。

目前,由于扩大招生,生源的质量下降,学生的思维能力差距加大,分层次的教学模式成了必然的选择。就三水本地高中教育现状来说,这一点显得尤为突出。这是因为在三水,学校与学校之间并立的,全市仅有三所高中,三所都是重点,实质上是没有重点。因为无论是师资,设备还是生源来说三间学校都是同等的。也就是说,在学校的资源配置方面,并没有体现出分层次,这一点是三水的教育体制有别于国内绝大部分其它地方的一个方面。可以说是有三水的特色。也就是说,对于每间学校来说,它的生源包括最好的一直到最差的学生,跨度之大是很多其它学校所没有的。很显然,这样的配置有利于校风的营造,但不利于学风的培养;有利于学校间的良性竞争,但不利于学校内教学的组织。在这种情况下,分层次教学也就成为我们开展教学工作的一种现实要求和非常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而实际上我校的班级教学一直以来是分A,B两个层次进行。

三、分层次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地理是高一年级唯一的会考科目,我们的主要教学任务也就是使每一位同学能顺利通过会考,走好高中三年的第一步,为以后能够在更高一级的学校学习奠定基础。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学校年年扩大招生,(前年8个班,全市16个;去年10个班,全市20个;今年变成12班,全市34个),在生源质量下降并且其间会考的地位下降(现在参加高考并不需要会考成绩合格)的情况下,我们的教学工作便显得越来越受到冲击和考验。可以说地理是最早体昧分层次教学(尤其是B层次的教学并一直在不断摸索着的学科。参加工作几年来我担任过学校A和B两个层次的高一地理教学工作,近两年更是跨A,B两层次,在分层次教学方面,经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学习,进行过一些的摸索,主要总结有如下:

1.多方面进行心里辅导

心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积极进行心理教育,注意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全面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努力目标。尤其是在学校招生不断扩大,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并且会考地位下降的情况下,学生什么样的思想问题都有,有多少心思花在一般会考科目上的学习是个非常不确定的因素。因此本来作为一般水平考试的地理会考也就成为每一届高一师生都必需费尽心思和艰苦应付的一件任务。故每一年的学期伊始我们都花费很多的心机来对部分学生作心里辅导,引导其对会考有正确的认识,明确自己的努力目标和基本要求,从而使我们的教与学能够取得相适应的效果。
针对学生思想散漫、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动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毅力等问题强化情感教育。针对学生基础差、知识掌握不牢采取迈小步、吃小口、步步准、口口顺的小步教学法。针对部分好层次学生对会考科目的思想偏差,不重视甚至不学够及时发现,及时引导,因为每一届都是这一类人物容易成为“危险分子”。每学期我们都花很大的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来和学生谈心,沟通,引导其能更好地学习,成效也显著。

2.课堂的讲授的分层次

如何做到课堂上有分层次教学呢?

首先,在上课时要采用研讨式的教学方法,上课多启发,多提问,引导各层次的学生多思考,各抒己见,互相讨论,互相评价,从而暴露各层次学生在思维过程及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使老师心中有数,做到精讲多练,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即要善于把握全体学生的一般特点,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中特点,包括心里特点、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学习环境等以便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针对共同要求的同时,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教学。目标层次分明,内容难易适当,精讲多练,学新补旧,使学生能学得懂,弄得通,感到学会有望。

其次,要有侧重点。我的授课是跨A,B两个层次,故此在备课时实质上是

备了两个教案,而侧重点主要是B层次。因为高一地理的主要任务是会考,而会考的主要困难以来自B层次。课堂要抓住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同时要分层次设计作业,提倡一题多解、巧解,对问题多角度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和最佳方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加强学法指导,应引导学生经常整理、比较、归纳所学内容,并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分析综合、归纳演绎,透过复杂的表面现象找出问题的本质,抓住问题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另外,上课时注意课堂提问的运用。引导之法,贵在善问”,它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能适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分层次教学中,运用好课堂提问,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就要求“好、中、差”兼顾,设计出可供不同水平和不同能力学生回答的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问题,即设计出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等多层次的问题。这样,可使全班学生人人都处于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参与讨论问题的积极状态,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尤其是对于个别的差生,课堂提问往往是刺激其认真听课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再有,是课堂小测的运用。这是一项在我校地理科中较为有特色的且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课堂训练模式,尤其是体现在B层次的教与学。因为学生的素质参次不齐,学习态度也不一样,各种思潮的影响加上学业上的众多负担,使有些学生很少花心思在地理上,教学效果便无法体现,长期下去会考则成问题。课前小测便成为检验和督促学生进行学习巩固的很好的手段。学生每人准备有专用小测本,利用课前几分钟,针对上节课的内容以填空或选择的形式让其即时作答。由于不用抄题,只写答案,形式主义迅速灵活。然后即时公布答案,同座互改(红笔),收上作检查,对于好的予表扬而差的予批评和鼓励。由于形成习惯,每当上地理课预备铃响时,很多学生便不再喧哗,乖乖地温习准备小测。由于效颇佳,很多学生甚至喜欢上了这种形式,尤其是对于差者或懒者,促进很大。

3.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不论在哪一间学校,对于后进生的辅导和转化永远是一个大难题,也是分层次教学成效体现的关键。学校扩招后,后进生的面是非常的大,给我们会考科目的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就以上学期的中段考成绩来说,以往A层次只有极个别是不合格,而B层次也只不过是七,八个,而扩招后前者变为10个,后者更是达到30个,超过半数,落后面之大可想而知。

对后进生的辅导主要体现在B层次的教学,他们的“后进”往往有很多种,我们首先要尽量做到摸清情况,对症下药:针对学生思想散漫、学习没有兴趣、没有动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毅力等问题强化情感教育,这一类学生的潜力最大,往往需要老师花的心思也最多,如上届罗佳,廖秋明等同学;针对学生基础差、知识掌握不牢的同学多关心,多鼓励,多肯定,让其有正确的学习动机,保持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积极进取热情,采取迈小步、吃小口、步步准、口口顺的小步教学法;这类同学上届以林晓菁,佘振华等为最典型,取得的进步最明显;针对部分好层次学生对会考科目的思想偏差,不重视甚至不学的同学,这类同学不单是B层次,在A层次也大有人在,他们平时成绩不算差,但由于受各种思想影响,偏科严重,我们要尽量引其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稳定的学习情绪,戒骄戒躁,找出不足,锻炼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得到健康成长。
后进生的辅导还体现在课外辅导班的开展。一般在下学期初就开始着手,利用下午第三节课外活动时间,每周一节,集中所有后进学生(主要来自B层次)进行辅导。主要形式是前半节课是学生自习,而后半节课是小测,成绩标可走。太差者则留堂,总的原则是督促他们看书,并体现“以训练为主线”的模式。因为这些所谓的“后进生”除极个别外普遍是因为懒,不重视或方法不当而造成的,只要限定有时间给他们看书,巩固,要提高成绩甚至通过会考都是不难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四、对分层次的总结和思考

分层分组教学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原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以学生存在的差异为前提,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课程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教授方式,从而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应自己学习的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实践证明我们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开展的分层次教学的尝试,是行之有效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近几年来每届高一地理会考均取得较好的成绩与我们在教学中很好地贯彻了这一原则有很大的关系。

然而,分层次教学并不等同于简单的快慢班或分等级的教学,如何去贯彻这种教学思想并付之实践,尤其是如何去搞如低层次学生的教学工作,是我们一个不断要思考和摸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