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学校管理者要学点哲学

时间:2015/1/17

曾有一位哲人说过,“哲学是智慧的学问。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长,面对纷繁芜杂的学校管理新理念和新问题,就更要学点哲学。

不久前,笔者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教育管理案例:年轻的丁校长是一位来自农村中学的校长,曾经因为使一所农村中学摆脱困境,创出高质量的教学成果而名闻全市,如今被调任市区某中学的校长。他信心十足,走马上任,雄心勃勃,要求全校教职工开学一周认真学习学校新的规章制度(在原来学校实施的),并要求全校师生严格照章办事,做到“绝对的服从”,并在执行过程中要做到“没有任何借口”,老师违规一律处罚,学生违纪不要解释……确实是立竿见影,学校很快步入了正规、井然有序,然而好景不长,一个多月过去了,学校的许多年轻老师牢骚满腹,有的老教师当面训斥校长的不是,甚至有的老师把学校的情况反映到上级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学生问题也连续不断地发生,期中考试下来,全校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比以前有所下降,丁校长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

为什么丁校长曾经的成功经验却在该校失灵了呢?如果我们从哲学的角度去思考一下,或许就会茅塞顿开。

首先,学校管理就它的本质和整体而言,具有其独特的共性和个性。学校管理的对象是人,所以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充满着复杂性、易变性、个体差异性等特点。学校管理的这种特点,决定了管理者的管理实践需要具有敢于探索、不畏困难的精神,要在整个学校管理活动中,结合学校固有的传统、摸清师生的思想,不断反复地运用综合、分析、思考、判断、肯定、否定等哲学思维,找准教育的“共性”与学校自身“个性”的结合点,要站在“共性”和“个性”的结合点上,争取保持和发扬办学的个性特色,寓共性于个性之中;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上,要争取在理论指导下实践,在实践基础上升华;在理想和现实的结合点上,要争取在理想目标的引导下踏实行动,在踏实行动中实现理想目标,这样学校才能走上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象丁校长那样,没有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就草率的照搬以前所谓的成功经验,显然忽视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不科学不合理的。所以,学校管理者必须具有分析处理共性与个性、理想与现实、现象与本质的能力,学会用哲学的思维方法去指导工作实践。

其次,学校管理就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而言,存在着矛盾的对立和统一的特性。学校管理离不开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具体措施作保障,而制度与措施的刚性必然会束缚、限制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但当学校的规章制度出现“绝对的服从”、“没有任何借口”时,被管理者就会产生对立情绪,就必然会出现令行禁不止、各种规章制度难以落实到位的现象。像本文案例中出现教师牢骚满腹、老教师当面训斥校长、全校教学成绩下滑也就不足为怪了。学校管理不能刻舟求剑,不能僵化,不能简单、机械、古板、执拗;要以变应变,与时俱进;切莫拔苗助长、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尊重规律、遵循规律。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就要学会运用矛盾对立统一规律,把普通规律和特殊性结合起来,创新学校管理模式,努力探求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有机结合,使制度管理的严谨、规范、稳定与人本管理的宽松、和谐、人性化融为一体。学校管理制度的制订要走民主程序,让教师参与其中;管理过程要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对于特殊情况应特殊对待,防止出现“没有任何借口”的简单化处理问题的做法。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是相辅相成的,是矛盾对立和统一的的两个方面,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学校的管理工作才有可能刚柔相济、张弛有度,才能使学校这部机器正常运转,充满活力。

诚然,学校管理实践中,有大量的难题在困扰着我们的学校管理者,譬如如何实现“减负”与“增效”的有机结合?如何处理推进素质教育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升学率)的关系?如何实现教师的个人内需与学校集体利益的和谐统一?如何使学生既取得学业成功又能发展个性特长?在如此艰巨复杂的形式下,校长如果缺乏哲学分析判断的能力和组织能力,缺乏开拓进取,革故鼎新的精神和勇气,就难以带领学校走出教育彷徨和办学困境。美国当代教育哲学家乔治?F?奈勒指出:“个人的哲学信念是认清自己的生活方向的唯一有效的手段。如果我是一个教师或教育领导人,而没有系统的教育哲学,并且没有理智上的信念的话,那么我们就会无所适从。”因此,可以这么说,广博的哲学视野和深厚的哲学素养是校长走向卓越的必备素质。作为现代学校的领导者---校长,必须学点哲学,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