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作业”,本不是素质教育题中应有之义。教学的理想状态,应该是给学生少量家庭作业,以期温故而知新。利津县北宋一中,一所农村初中学校,何以断然实行“零作业”,其决绝之态和效果之佳也许能给我们很多启示。
作业是什么?作业的功能又是什么?我们不否认有很多的老师布置作业是出于一种责任,其目的也是出于巩固旧知、激发新知。但我们也无法否认,相当一部分老师布置作业的基本动机其实就是抢占学生时间,靠拼时间弥补低效的课堂教学,靠转嫁课业负担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有专家指出,当前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基本是在一种严重的高耗低效模式下疲惫运行,近一半的作业是无效的。学校之间、学科之间、老师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已演化成为时间的竞争。课时既定,怎样才能拼得更多的时间呢?争夺的焦点自然集中在学生家庭作业上。
也许,语文只布置半小时作业,数学只布置半小时作业,可还有英语,还有史地政,还有物化生,八九科作业累加,其超载重压学生何以堪?不难想象,成长发育中的孩子,每晚熬至半夜,手指磨起了硬茧,眼镜度数不断攀升,身心俱疲,何来学习的兴趣与个性发展?何来童年的快乐与健康成长?
同样,我们的老师呢?为了所教学科多布置点作业,相互之间陷于了一种无序竞争。老师关注点不在自身的专业发展上,不在课堂的精讲高效上,而是陷于了作业堆中,陷于了作业的重复布置与批改中。
顽症需要猛药,矫枉有必要过正。利津北宋一中全面实行“零作业”,这一“休克疗法”也许尚有争议,有待完善,但就目前教育教学状态下,就目前的教育评价和功利性引领下,也许不失为一种“绝地反击”的好战术。
令人欣喜的是,北宋一中已经走出了“零作业”初始阶段与“隐性作业”不断较量与矫正过程,在“强制”执行下,老师由被迫,到习惯,到自觉,到真心拥护,因为他们从实践中已深深体会到,“零作业”不仅解放了学生,解放了老师,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北宋一中教学成绩从过去全县倒数跃居前茅。
取消家庭作业,教学成绩却大幅度跨越,这一“反常”现象确是值得深思和探究。其实又不难理解,“零作业”带来了什么?背后的支撑是什么?是学生兴奋点的改变,是老师关注点的转移;是学生的饱满精神和求知欲望,是老师的专业成长和能力提升;是“二元主体和谐发展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拥有的自由发展空间。
也许“零作业”是目前教育生态环境下的一个“另类”,但以学生为本,以老师为本,以质量为生命线,却是任何一项教育改革的归根。以此,还是要为“零作业”叫好!
“零作业”,教育“博弈”中的决绝
时间:2013/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