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一个人的品德好坏犹为重要,小则关乎个人成长,大则关乎社会和谐。对于学校来说,不抓德育出危险品,不抓智育出次品,不抓体育出废品。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重中之重,抓好德育,才能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校园才能风清气正,和谐发展。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思潮根深蒂固,学校重智育而轻德育的观念挥之不去,德育工作流于形式,成效不明显。德育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新时期,学校应如何整合拓宽德育资源,抓好德育工作呢?个人谈谈一些肤浅看法。
一、引导教师转变观念 确实增强德育意识
一直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工作的重心停留在抓好课堂教学,搞好教学质量,轻视、忽略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部分教师总有“课内教书 课外育人”、“授知靠教材 育人靠活动”的模糊认识,这些旧观念影响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为此,学校要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德育大纲》,引导他们更新观念,增强德育意识和全面教学观,提高德育教育的自觉性 。
1、从思想上接纳德育,在教学中渗透德育。首先,学校要让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德育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要从行动上去落实德育。学校德育不应以单一的教育形式存在,课堂教学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德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努力做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知识教育和启迪学生智慧三者有机统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整体水平。要办好一所学校,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教师的师德师风直接影响校风、学风、班风的形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对学生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要抓好学校德育工作,管理者要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首先,学校要完善各项制度,让制度来规范教师言行,使他们真正为人师表起表率作用;其次,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学校要重视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工作,促使教师整体素质有效提高。
二、建立健全德育机制 强力保障工作合力
俗语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科学合理的制度是开展工作的强力保障。首先,学校要完善德育领导机构,建章立制,落实职责,细化工作,使得工作责任到人,有序运作。其次 ,结合本校实际,学校要制定出《学校德育工作制度》、《班级管理考核细则》、《文明班级评比方案》等相关德育工作制度,进一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学校可以成立“德育副校长、少先队、班主任、学生;教务处、教研组、教师、学生”等德育管理网络机制,实施层层管理,逐级落实,齐抓共管,做到分工不分家,既团结协作,又独立开展工作,确保工作抓出实效。
三、狠抓常规管理工作 力促德育有效落实
学校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离不开班主任团队的力量。班主任是开展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因此,学校要挑选一些精明能干的人当班主任,通过加强班级管理来进一步强化德育工作。要求班主任制订班级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班干部队伍,上好每周的班会课;并定期班主任会议,及时反馈各方面情况。具体要落实以下工作:
1、抓好养成教育。学校要从《班级管理考核细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入手,重点从养成教育、学习习惯、文明礼貌、社会公德等方面进行教育;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教育;利用重大节假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行为规范教育。同时,要求班主任把学生的文明行为纳入班级考核之中。
2、抓好安全法制教育。“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学校应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管理原则,有效减少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为此,学校要制定相关安全管理制度,成立安全领导机构,完善安全值班人员、制度,以确保学校时时有专人处理安全问题和日常事务,值班人员每天上下学要在校门口做好学生的疏导工作,为学生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同时,学校每学期要开展几次“学生安全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应变能力。要在醒目的地方张挂一些安全宣传标语、图片等,要在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地点设立安全标志警示牌。重大节假日,要印发安全责任书,提醒家长注意学生假期出行安全,学校要不定期展开安全隐患排查。
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学校要把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纳入德育工作的范转之内,结合本校实际,坚持教育为本,预防为主的理念,使学校法制教育落到实处。
四、发挥少先队先锋作用 有效开展德育主题活动
少先队组织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急先锋,它在德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要重视少先队组织建设,选拔培养一批优秀的少先队辅导员,要发扬少先队员的主人翁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少先队活动,通过开展“争做文明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讲文明懂礼貌”等活动,让学生健康成长;通过组织主题班队会,让学生分享集体生活,获得个性的发展。同时,学校应结合各重大节假日,纪念日,适时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1、利用重大节日庆祝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每年的“三·一五”“母亲节”、“五一”劳动节、“七一”建党节、“教师节”、“十一”国庆节以及“五四”、“一二九”、等节日都是进行诚信、孝道、感恩、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时机。还可以开展一些文体活动。譬如: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合唱比赛、故事会等活动。学校还可以通过队日活动、主题班会、升旗仪式、校园广播站等形式,对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2、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学经典进行教育。近年来,“新八德教育”、《弟子规》等活动在全县各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并取得较好成效。德育可以以此为抓手,通过抓好“新八德”、《弟子规》教育活动,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塑造他们的道德品质,进一步转变学生的组织纪律朝好的方面发展。譬如:我校在开展“新八德”、《弟子规》教育中,充分利用墙角、板报、广播站等进行宣传,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诵读践行《弟子规》,师生学行鞠躬礼,每月一主题开展“新八德”教育活动,通过征文比赛、书法比赛、办校报、文艺汇演等形式,使学校积蓄正能量,传递正声音,有效地推动德育工作的成效。同时,学校还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入手,环境育人,是德育的重要形式。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高尚品德和文明习惯的养成。学校德育管理要坚持抓好校园文化活动。如: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和晨会、队日活动、主题班会、校园广播、板报、校园标语、墙上文化、走廊文化、花草绿化、环境卫生等,给人以美的感受,德的熏陶,让学校彰显文化,环境和谐美好。
总之,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学校管理者要有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视点,抓好德育,以此带动其它各项教育工作的发展,使学校健康和谐地迈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