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树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走科研兴校的办学之路

时间:2015/1/29

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适应新形势的必然选择,是学校走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不竭动力。“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上台阶”已在我校全体领导和教职工中达成共识。

第一、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现代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能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的教育理论的指导和教育观念的导向,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教育教改实践。而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就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巨性是不言而喻的。几年来,我校立足校情、师情、生情,以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为切入口,加大学习力度。我们注重青年教师在职培训,通过举办各类专题讲座、新课程改革理论与新教材教法培训、组织外出学习参观、参加三校联研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课件制作考试等多种形式来拓展青年教师的知识视野,更新学科教学观念。我们坚持学校教研活动,以教研组为主体,组织校内听课,评课活动,各教研组积极开展试验课、研究课、创新课、新秀课、示范课等活动。我们同时举办了两届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活动,以赛促研,进一步激励青年教师去研究教材教法,研究课堂设计,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还不断加强硬件建设,加强学校实验,电教设备的管理、使用和建设。

第二、建立新型的学校管理模式,提高学校管理效率 
在学校日常管理中,为了追求高效率,早在90年代,我们就实施了学校管理工作的“321”系统工程,即“三个制度、两个方法和一个细则”。三个制度是教师聘任制(含岗位责任制)、教师综合考核制和教师结构工资制。两个方法是干部、教职工年终考核方法和教师评先选优方法。一个细则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细则。“三制”是相互渗透有机联系的整体,其中教师聘任制是基础,综合考核制是关键,结构工资制是保障。“两法”又与“三制”相衔接,并且是“三制”的延伸和补充。“一则”是教师日常工作的行为准则,是对教师的常规要求。“三制”“两法”“一则”融为一体,形成配套的激励竞争机制。在当时全市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政策还没有出台的情况下,在一中能够比较系统的提出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管理模式,并且有效实施,实属不易。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我校的这项成果也在不断完善,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三、构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模式,实现教育现代化 
根据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领导高瞻远瞩,带领全体教师开辟了一条“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教育信息化道路。在学校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学校自筹资金建立了校园电视网、微机网、多媒体教室、校园演播室、语音室、电子备课室;更新改造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使现有实验室设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第四、广泛开展教育科研工作,走科研兴校之路

雄厚的师资,一流的设备,奠定了柳河一中科研兴校的基础和实力,在“九五”期间,先后承担了“探索学校能动管理模式”、“教师队伍建设规划”、“321学校管理工程”(获市级优秀科研成果奖、收入省级“九五”课题成果集) ;“十五”期间的“示范校工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2004年结题并获省级优秀成果奖)、“双语教学”、“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研训一体化”(东北地区教育情报优秀成果奖)等课题的研究。面对新课改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针对一中扩大招生,双差生不断增多的实际情况,为继续巩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04年又申报了国家课题《学生自主发展“123”工程》等课题研究。该课题的主要内容是:构建一个学生自主发展的绿色通道;建立两个学生自主发展的模式,即学生自主发展的德育模式—通过健康人格教育形成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发展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实现自主发展的三个目标-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走科研兴校之路,打造“勤学多思、求实求新”的学校精神,建立激励整体和个体发展的学校分级目标管理体系。

多年来,学校以“团结严谨,勤奋进取”为校风,“成人成才”为校训;以“求实求新”为教风,“勤学多思”为学风;以“办名校,铸名师,育名生”为方向,坚持“发展、创新、育人、树才”的办学思想,以“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构建全新的教育模式,创建全新的柳河一中”为办学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各项工作迅速发展,教育教学成效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