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素质教育环境建设之我见

时间:2015/1/29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当前的紧迫任务,是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要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努力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必须创造一个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环境。
一、思想环境

长期以来,在中考和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人们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盼望子女受教育的结果是金榜题名。而素质教育则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提出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基础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教育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在人们思想观念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化,营造一个适应素质教育的思想环境。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大力宣传素质教育的观念与成果,用科学理论和成功实践使人们认真理清思绪,正视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观”和“就业观”。即明确“金榜题名时”是辉煌的,又认为“榜上虽无名,脚下却有路”也是有前途的。如果这种社会思想环境建立起来,素质教育也就有了社会基础。实施起来也就能够得到人们的支持和社会的承认。
二、领导环境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教育内部和外部相结合的一项工作。教育内部要使素质教育见成效,还必须有教育外部力量发挥作用。这个外部力量除了上述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外,还有与教育有关的政府领导机构、组织体系、评估方法以及升学与就业管理机制诸多方面问题。中心是一个使素质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领导组织环境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以解决,使其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那么,教育本身的工作也就好做了。汩罗的经验已经提供了很好的依据。所以进行素质教育,必须创造与之相适应的领导机构、组织管理体制和评估体系。只有创造了这种领导组织环境,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才有了保障。
三、经济环境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解决与之相配套的办学条件问题。尽管素质教育有不同层次的起点,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发展规模和效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环境、办学条件应当现代化。这是人才素质优化的很重要的一个条件。所以,要使素质教育真正开花结果,还必须建设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经济环境。教育投入除了学校自已创收(勤工俭学)外,大部分来自政府及社会投入,这又涉及到一个政府行为问题。教育投入不到位,素质教育不会有大的发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此,为确保素质教育迅速发展,要创造一个理想的经济环境。
四、管理环境
素质教育尽管涉及社会环境诸多方面的制约,但最终要通过学校自身来实施。为此,学校内部要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及师生活动中营造素质教育的环境。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营造教育自身环境。这就要求贯彻“两全”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弊端,从培育“四有”新人的角度,大力开展素质教育。总体来说,为了实现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建设教育内部管理环境,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⑴要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⑵要进行包括教育体制、教学内容、课程结构、教育途径、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整体改革; ⑶要提高学校领导、教师的整体素质;⑷要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估制度; ⑸要改革现行的升学考试制度;⑹要加强对基础教育“转轨”的领导。
通过上述六项工作,即可创造一个教育内部的素质教育管理环境。
以上谈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外部和内部教育环境。其中思想环境是导向;领导环境是保障;经济环境是基础;管理环境是关键。四者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只有内部和外部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利于素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素质教育必须依赖于良好的教育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一定会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发展。为此,我们要加强学习,努力探索,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良好的教育内部和外部环境,为提高素质教育质量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