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关于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时间:2015/1/30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  重要性  必要性  可行性  难题  破解

摘  要: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创新精神,而且可以实现师生个人价值和团队价值的统一。

随着农村小康步伐的加快,农村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校园文化日渐显出它应有的重要地位。笔者就农村初中校园文化建设的紧迫性作了一点浅薄的思考。

所谓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常规课程教学以外,以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为中心内容,由广大师生直接地、直觉地乃至自发地从事的精神文化生活。校园文化主要包括: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工作和校园文化事业。就其活动而言,有校园内的系列政治性、学术性、艺术性的讲座;满足学生兴趣、爱好或提供正当表现个人才华机会的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或为走向社会做准备的演讲、社交、创造发明、服务活动;以及具有校园特色的业余生活方式,特别是校风等。每一个生活在校园之中的学生,都直觉或不直觉地参与着构建和发展校园文化的活动,同时又直觉或不直觉地接受着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塑造。

一、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初中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长能力的重要阶段,处在能否塑造健康向上人格的关键时刻,处在能否成为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时期。学校在常规课堂教学以外,引导学生直觉或直发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显得是何等的重要和必要。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创新精神,而且可以实现师生个人价值和团队价值的统一。

二、农村初中校园文化建设可行性的探讨

(一)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德育范围常抓不懈。

校园文化建设,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在学校德育中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它是课本教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滲透和延续。通过每周的升国旗仪式和在国旗下的演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感情;定期举办学校运动会,能激发学生拼搏进取、团结向上的学风和校风;张贴名人名言、设立校园板报、建立校训有助于优化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情操。

(二)利用课余时间,根据学生爱好,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现在的农村初中学生,家庭生活条件已有较大的改善,他们的幻想和爱好,乃至广泛的兴趣,已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如果教育工作者把他们完全禁锢在课堂上、书堆里,将会使他们的天性和原本具有的某种创造火花遭到毁灭性的扼杀。校园文化适应青少年的年龄特征,能渲泄他们的厌烦情绪,抑制消极因素的产生,激发他们求知、求乐的欲望。学校应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例如:学校可成立校园乐队、文艺队、文学社、校园广播站、美术兴趣小组等校园文化组织。这样一方面活跃了校园的气氛,塑造了良好的团队形象;另一方面,满足了学生兴趣发展的需要,方便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了校园良好气氛的整体与学生兴趣爱好个体有效的融合。

(三)充分加强学校团组织的建设,为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提供组织保障。

学校团组织是学校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许多农村初中的团组织行同虚设,除了每学年完成一次简单的入团宣誓仪式外,基本上没有什么活动。作为学校领导应相当重视学校团组织的建设,选拔多才多艺且有较高政治觉悟的青年教师担任团组织的领导职务,引导和鼓励团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设立校园办报,增加学校文化亮点;定期组织演讲比赛、辩论会、朗诵会、相声比赛、歌星角逐、摄影展览、书法展览和小发明、小制作展示;利用节假日举办文艺晚会、舞会;利用校园广播站设“时事点评”、“校园新事”、“开心一刻”、“我把歌声献给你”等栏目,从而使广大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能从中吸取营养,振奋精神,陶冶情操,激发学习热情。

(四)更新课堂教育观念,借鉴校园文化活动形式,让学生真正感到学习的快乐。

随着新课标的推进,教师必须彻底更新教学观念,必须变“学本”思想为“人本”教育。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寓教于美,更多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初中语文课本内的《孔乙己》、《皇帝的新装》、《变色龙》等课文,让学生编成课本剧并让学生去表演,他们将会感到无穷的乐趣。政治课本里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把它搬上舞台,让他们自己去演绎,将会受到更深刻的教益。有些物理实验让学生演成“小品”,化学实验变成“魔术”表演,具有趣味的英语课文让学生说成“相声”。这种课堂教学将会妙趣横生。学生在前俯后仰的大笑声中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吸收了知识的养料,陶冶了自身情操,增强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感到了学习的快乐。

(五)结合学校实际,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农村初中覆盖广泛,分布零散,具有不同的主客观条件因素,学校应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形成有特色的学风、教风乃至校风。转化传统思想,融入现代理念,后积薄发,创造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这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途径。

三、急需破解的农村初中校园文化建设的难题

(一)农村初中校园文化建设的现代背景

农村初中本来就是农村乡镇的文化中心,它负有文化活动的会聚和辐射功能。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近10年来严重滑坡,这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农村初中校园文化活动的发展。农村初中教育实际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与学校的具体运作距离较远。农村初中文化艺术人才严重缺乏。校园文化活动缺乏必要的经济和物质保障。特别是农村初中实行“一费制”后,学校更是举步为艰。加上社会对初中升学率要求较高,家长对孩子升学期望值过大,这都成为农村初中自身无法解决的难题。

(二)解决难题的几点浅见

如何破解校园文化建设的难题,除了农村初中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外,还有几点个人不成熟的思考。

1、端正对农村基础教育的认识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奠基教育,是国家发展科教兴国战略不可忽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农村基础教育是奠基教育的重要组成版块。如何使农村尽快走上小康富裕道路,重视和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是一个重大课题。

2、国家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
目前,国家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初中及其教师的考评和考核依然是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应试教育依然严重影响着广大农村的基础教育。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考试及其评估制度,农村初中就无法真正推行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也就无从谈起。

3、加强农村初中教师合理调配

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个正确方向。农村初中实施这一教育模式急需各类专业教师,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为农村初中教师作出更为合理的调配,并制订相关措施为这一合理调配提供政策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