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努力创建数字化校园,倾心打造现代化学校

时间:2015/1/30
临沭县玉山镇镇武完小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服务区域辖9个自然村、辖区人口达9000余人。学校占地面积24643平方米,建筑面积2517平方米。现有11个教学班,教职员工22人,其中女教师6人,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100%,现有学生361人。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近年来,校园面貌日新月异,教育设施不断完善,办学品位逐步提升。学校十分重视信息化数字化在学校管理、教学等各方面的应用,如今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又给这镇武完小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动力,昭示着我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一、落实组织,明确责任——数字化校园创建的前提
我校在创建“市数字化校园”过程中,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数字化校园”领导小组和管理小组,专门负责“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工作,制定了创建“数字化校园”实施方案的计划,排出创建日程,重点、难点事项及具体实施措施,尤其是对创建标准做详细解读,对每一项指标进行细化分工,落实到科室,落实到个人,并明确具体操作日程。校长室总体规划,教导处具体实施,逐步尝试运用网络来进行学校管理,负责校园网栏目的开发、信息的采集与整理及学校校园网站的管理和维护、师生信息技术的培训和教学工作。我们把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之中,与学校工作同规划、同计划、同检查、同总结。各部门、各成员之间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相互合作,并且定期召开例会,互相交流沟通。在学校工作例会上,分别就创建工作进行过程性小结与评议,做到创建工作与学校工作同步。校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参加信息网络培训,把数字化校园工作当作经常性工作来抓,提高了教师对数字化校园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保证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各项工作,按照计划顺利实施。
二、加大投入,完善设施——数字化校园创建的基础
我校已经建成校园广播网络,建成光纤百兆到楼,百兆线缆到桌面的宽带校园网络,信息点覆盖学校所有场所。校长室、教导处等部门以及教师办公室等教室均配备了电脑。
目前学校有计算机网络教室1个,共有 46台计算机,学生数为361人,已达到生机比为 11:1,完全可以满足学生信息技术课的开设要求。多媒体教室1个,用于对教师公开课使用,有投影机、实物展示台等多媒体演示设备;所有教室配齐多媒体电脑。多媒体教学真正进入教室,走进学生;学校有多媒体制作设备1套。学生电子阅览室1个,拓宽了学生的阅读渠道。硬件的不断投入为学校的发展,教育的创新搭建了一个更广、更新的技术平台,为学校信息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师资,积极参与——数字化校园创建的关键
数字化校园的构建需要全校教师的共同支撑,为确保数字化校园工作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的作用,我校本着投入、培训、运用同步推进的原则,在做好硬件、软件及资源建设的同时,进一步立足运用,扎实高效地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时间上,固定时间集中培训和分散机动培训相结合;内容上,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要,培训相应内容如介绍了班级网站、教师博客的建设、更新、维护,介绍有关教学软件的下载运行等;形式上,集中培训、活动培训、外出培训、课题研究相结合;组织上,加强领导考核。老师们也放弃了许多休息时间,学得积极,学得主动,遇到问题能主动请教。通过一系列的举措,进一步建设完善资源库,享用数字化资源;发挥数字校园的作用,促进师生的发展。
通过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位教师每天提高工作、学习、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目前,学校工作安排,有关会议通知、文件,包括教育教学资料等内容,老师们只要打开学校网站,就可以随时浏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在做好全体教师的通识培训的基础上,我校还注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培训,多次组织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络管理人员参加各级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组织骨干教师学习先进理论和经验,使骨干教师不仅成为学科教学的骨干,还成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学科整合的骨干,全面带动学校信息化建设。
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工作,极大地促进了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了大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基本实现了教学条件的现代化。
四、搭建平台,服务教学——数字化校园创建的重点
(一)构建网站,提供平台
学校网站的设计,力求突出“三服务”的特点:
为教育教学服务:通过强大的资源库,老师们可以进行“网上备课”。教师们积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为学生学习服务:我们在网站首页建立了“学生服务区”,学生可“在线答疑”提出自己的问题,还有“雏鹰展翅”展示自己的风采;“试题练习”可以在家完成单元练习,完成在线评测。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各学科都能引导学生课后上网收集资料信息,把课堂教学拓展延伸到课外,扩大学生的信息量,增强了学生全方位的素质。
为学校管理服务:“校园公告”,及时发布各个部分的信息,供老师们下载,“管理制度”公示学校的各项工作规范与制度,“教师考核”则公布每月考核结果。“计划总结”把各部门的工作计划与总结进行公示。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学校管理,是现代学校高速发展必由之路。我们在学校管理方面处处渗透出现代化办公的管理模式。
(二)个人主页,展示风采
教师博客的出现,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博客在短时间内蓬勃发展,成为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主流和有效方式。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鼓励教师通过网络来展示和宣传自己,在博客上撰写教育日志,教学随笔、班级管理经验等,鼓励老师们相互评论,相互学习。老师们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日记写进了博客,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写进了博客,将自己的收藏也装进了博客。 
(三)电子备课,提高效率
电子备课极大减轻了教师书写的工作量,释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课前的资料的收集整合,教师在网上交流心得,探讨问题,共享资源,实现了传统教研与网络教研的互补。学校鼓励“语、数、英、品德与社会(生活)、科学、音、体、美”所有学科逐步使用电子备课,使用网络组织教学、测试、拓展,日益丰富的资源库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便捷的通道。形象生动的课堂给学生学习带来了活力,丰富有趣的知识开阔了师生的眼界。
(四)挖掘资源,发挥效应
为了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学校引导教师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网上的资源为我所用。在引进购买教育资源库的同时,学校引导鼓励教师积极开发,参与学校资源库的建设,真正实现资源库的共建和共享。认真整理和组织各种教育资料、信息、素材、课件等,把它们归入资源库,做到科学、有序地丰厚资源内容。
(五)开设课程,夯实基础。
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校按照教育部《课程改革实验方案》标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对三到六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除用好信息技术教科书外,每个年级都补充内容,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三年级上课内容为计算机软件操作及画图软件的使用,四年级上课内容为word小报编辑,五年级上课内容为图像处理及幻灯片制作,六年级上课内容为上网知识及网页制作。学生上课一人一机。
五、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数字化校园创建的保障
在创建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建立与数字化校园建设相适应的、开放的、动态的管理制度,实行分级管理,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长效保障。
目前,我校就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的制度包括《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度》、《网络管理人员管理制度》、《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网络教室使用与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了中青年教师必须使网络其进行无纸化办公,进行有效上课。通过这些制度的建设,促进了我校数字化校园网络安全、快速、高效运行。
通过上述各方面的运用,广大师生体会到了网络的无处不在,体会到数字世界的魅力,同时沟通了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教学,学校、家庭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使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教育大环境成为可能。
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们会继续努力,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创新适宜于每位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把我校的教育信息化推向一个更高、更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