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必将把人类世界由工业化社会推进到信息化社会,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方针,而其决定因素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研先行,以成定势。几年来,我校紧紧围绕科研兴校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全面工作有序健康的发展。
一、加强科研队伍管理是实施科研兴校战略的基础和前提
科研兴校必须具备一支有一定科研理论水平,且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能在科研兴校工作中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的队伍。为此,我们组建了以科研处为中心,各学科组长参加的科研理事会,学校科研处上对科研理事会负责,认真执行理事会关于科研兴校的重大决策,定期向理事会通报学校科研工作进展情况及国家、省、市科研工作新动态,同时理事会也要当好科研处的参谋,充分发挥好自己的咨询及各项服务工作。其次,以教研组为基地,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校园网为纽带组建科研处领导下的科研小组,分解实施学校整体科研课题。第三,加强制度建设,科研处把教师使用多媒体系统教学与教师岗位责任制有机结合起来,使全体教师(尤其是年龄偏大的老教师)在此项工作中不能稍有懈怠,从而保证了学校整体科研工作的稳步推进。
二、加大科研资金投放力度,是实施科研兴校工作的有力保障和根本动力
我校是吉林省重点高中之一,现有教师135人,42个教学班,2400多名学生,三栋教学楼。学校几年来不断加大对科研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从而保证了科研工作顺利开展和教师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首先,学习投资200万建立了校园网和闭路电视教学双控系统,建有微机室,语音室和多媒体阶梯教室1个,从而为全方位开展信息技术教育铺平了道路。
其次,投资近70万元为每位教师配备一台计算机,为教师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创造必要条件。教育改革的根本问题是教师问题,科研兴校重中之中首先也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新问题,而要彻底转变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传统的教育模式,牢固树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学校就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舍得巨资投入。由于我们保证了硬件建设,就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水平打开了方便之门,学校科研处统一规划,由年部具体负责时间、场地、教师编组等。每天利用1——1。5小时,对教师进行分期分批培训,由浅入深,从基本的文字处理到网络查询,最后到课件制作,科研处带领电教室全体教师不辞劳苦,不厌其烦详细讲解示范,经过近半年的培训,经学校逐一考试过关,全体教师培训工作合格率达100%。
再次,2005年,学校在办学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又投资100多万元,建立起班级多媒体教学系统,全校42个教学组,每班均有投影仪、大屏幕、电脑、实物展台等。任课教师可通过校园网利用自己的课件直接到班级授课。
三、加强校际之间交流,取长补短是科研兴校的有利条件之一
十几年来,我校与通化七中,集安一中实行三校联考,在此基础上,又把单一的联考制发展到三校联研制,三校在办学过程中,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由联考、会考科目的联研,进而推进到体育、德育、后勤及宿舍管理等一系列领域的探讨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尤其注意发挥信息技术及其网络功能,凡三校举办的联研公开课,都采用多媒体形式,并把多媒体运用的娴熟程度、课件的制作水平,信息采集及应用是否恰当等作为评课的主要标准之一。同时,三校的期中、期末联考工作,都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进行网上传卷,传递联考成绩及其他主要信息。从而大大地促进了三校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地推动了我校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的提高。2002年通化教育学院在我校举办的“通化市现代技术教育开放日”活动中,我校生物学科的“双语教学”、文综学科的“走进西部大开发”、物理学科的“重力加速度的测试”等学科整合展示课,给与会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受到了他们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