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建构与认同
学校组织是一个多层面、多要素的复合体系,而价值标准是一个组织的核心,因此创设学校组织文化的首要一环是学校这种组织的价值标准的选择和内化,根据价值标准的要求,进而构想学校文化系统的内容。
学校组织的价值标准并非主观随意决定的,必须立足于学校自身的组织性质,维护应有的学校传统。确定了价值观念体系后,还必须使组织的价值标准被全体成员接受,成为每个组织成员价值观念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才能生成组织文化的形态。因此在学校文化的创设过程中,对于学校价值观念的宣传是不可少的。
文化互动
在学校组织中,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的文化互动,是繁荣学校文化的一种形式。这两个群体的文化接触最为紧密,若能进行有意义的沟通与互动,则能相互促进与发展。教师文化成熟却保守,通常总以成人社会所赋予的教育权力要求学生接受他们的文化观。因此学生文化常常无法舒展出自身的魅力,更谈不上影响教师文化了。学校组织应努力协同师生文化冲突,让师生能够宽容地认同彼此存在的文化差异,形成丰富并且和谐的学校文化。
通过文化互动来创设学校文化,还包括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因为学校组织不能孤立地存在,它依存于社会大系统中,社会文化自然会流向学校系统,传统的价值观念可能逐渐由统一的、牢不可摧的转型为弹性的、复杂多变的,从而影响到原有的学校文化被分解、重组,吸纳新的文化元素。比如,“理解、平等、对话”的世界主题延伸到师生之间,传统的“师尊生卑”的格局被打破,学生要求真正获得教育主体的地位。
当然,这种与社会文化的互动不是没有原则的,必须清醒地意识自身不可动摇的性质。
在学校文化的创设中,有一种文化互动是学校组织独有的,学校在利用这种文化互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就是课程文化与学校文化的互动。新课程关注学生的生活、学生主体、学生个体差异、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赋予教师职业以新的内容,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不是单纯的课程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研究者。这些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而且体现了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那就是要尊重人、关爱人、培育人、发展人。
新课程倡导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教师集体的同伴合作文化,使教师之间专业切磋,分享经验、共同成长。从而形成师生共同成长的新的学校文化。
总之,学校文化的创设,应当充分依托学校独有的人文与教育资源,借助各种文化的互动,蕴孕新文化。
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的创设中,物质文化建设是最显性的内容,也容易实施和改善,但并不是有了显性的物质设施就有了学校文化,必须对这些显性内容进行规划、设计,将学校隐性文化的价值标准、精神等结合到显性文化内容中,反映学校文化的特色和学校成员的共同追求。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创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学校文化的外在形式,时刻反映出学校文化的内涵,是校内外人员认识和感受学校文化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