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探究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15/2/3

【摘 要】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在其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新课程改革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各种适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教学方法也纷纷涌现,而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是倍受教师关注和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立足地理课堂教学实践,针对探究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应用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探究;地理教学

一、问题的缘起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由单一的知识型、专业型已经转变为对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为此,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应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在其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也需要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开放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通过参与探究问题的分配比例,加深对学习的价值的认识,使他们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都能得到升华。探究式教学作为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双重变革,日益受到关注,并在教育教学中加以推行。地理课堂应用探究式教学,既是地理教学中践行新课程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效地发展和提高学生提出地理问题、查阅资料、调查研究、获取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思想。

二、探究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程序

在实际的地理课堂教学中,由于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不尽相同,学生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应用也有所不同。但从探究式教学的自身内在特点和地理学科的属性来看,其应用程序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假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验证假设——总结评价具体的实施过程如下:

1.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新颖且具有针对性的情境创设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意识。与探究内容密切相关的地理热点问题、最新事件、乡土内容、奥秘探讨、生活实例及新式教具等都可以作为探究意识、兴趣的切入点。例如,在“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的问题探究中可也这样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意识。你们大部分同学都去过城市中心地带吧,城市中心应该是比较繁华的地方,假如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你在城市中心的大街上闲逛和漫步在有绿地的山林里,你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等同学们发完言就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市区与郊区的温度对比材料。并让同学们根据材料结合课本分析思考。学生们看课本(51页)插图“城市热岛效应示意”观察图中的气温曲线分布的特点,同时回忆热力环流知识,将所学理论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课题的思考中。

2.提出问题(假设)

本环节是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之后,通过教师提供的各种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的问题探究中引导学生提出如下一些问题: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为什么会有城市风的存在?为什么市区的气温比郊区高?对我们城市中的环境有何影响?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针对探究主题提出相应的问题或假设之后,组织、安排学生进行相关资料收集、实地探查研究,并将各组收集、调查研究的成果相互交流共享,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补充材料和实验工具帮助学生合作探究,不断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修订心中的答案。

4.验证假设、解决问题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合作探究、分析各种材料会得出他们自己相关问题的答案,然而,学生的答案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不太全面甚至是错误的,这时候就需要地理教师应运相关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去订正学生得到的各种可能的答案,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判断和推理,去伪存真,证明结论,正确解决提出的各种问题。

5.总结评价

总结环节可以先让各组学生自己进行,可以写报告、笔记等书面形式完成,也可以让各组学生代表在课堂上发言陈述,表达各自在探究式教学中的心得体会、看法和收获。评价环节主要由老师来做,评价包括学生对探究性问题的调查研究程度,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对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式教学的态度和小组合作精神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三、探究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过程、结论并重,评价要多元化

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地理综合实践能力,而不是只为得出问题的正确结论。何况很多问题本身早有科学定论,因此,参与探究式教学这一过程的收获和教育意义比掌握问题的结论要重要的多。正因为这样,对于学生参与教学的评价也应多元化,不能只从得出结论的正确与否去简单的评价学生的成绩。

2.采用分组合作探究方法

如果学生人数和探究的问题较多,可采用分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每组可探究不同的问题,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课堂上可以让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发言等形式。

3.教师的主导地位

老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鼓励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见解,并运用证据和逻辑展开讨论,要使课堂充满求真求实的探究氛围。

4.教师针对不同情况采取措施

并不是所有的地理课堂教学都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学生差异、学校软硬件设施等适时采用更为恰当的教学方式和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

还需要注意的是,开展“探究式”教学和组织“探究性”学习时,要特别注意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不能超越学生的实际能力范围,设计的问题既要让学生感到有一定的难度,但经过老师的指导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仍能解决,不能太简单,否则学生不会重视,当然难度也不能太大,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个度的把握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去深入的研究与分析,要结合自身长期的教学实践,同时也要对学生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做科学细心的观察和研究,或许要经过多次的尝试和实验,要多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反映,才可能做得比较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