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的素质是指中小学校长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对学校实施领导的知识、才能、品德、作风的总和。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已对校长的任职条件、主要职责、岗位要求作了明确规定。本文主要谈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小学校长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1.把握好政治方向。校长应该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能根据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胸中有个明确的办学方向和本校具体的奋斗目标,并把全校师生员工的注意力引导到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努力实现本校的具体奋斗目标上来,从而保证学校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比如在当前,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还较为严重,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校长更要注意引导全校师生端正教育思想,使大家自觉贯彻教育方针,做到德、智、体一起抓;面向全体学生,好、中、差一起抓;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知识、智力、能力一起抓;全面完成学校任务,升学、就业一起抓,尽最大努力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
2.要更新观念勇于改革。校长要开创学校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必须摆脱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和传统教育思想束缚,大胆地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改革,成为改革型的校长。比如在办学方面,怎样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加强学校同社会的横向联系和信息交流;在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怎样变保姆式为自主式;在教学方面,怎样从培养“知识型”的人为主,转变为培养“德能型”的人为主;在抓好“双基”的同时着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管理方面,怎样变家长式为民主型、服务型,最大限度地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学校教师和职工都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在勤工俭学方面,怎样引进竞争机制,怎样实行承包责任制,提高经济效益;等等。总之,校长要更新观念,树立“三个面向”的教育观、全面的高标准的质量观、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观以及开源节流的经济观等,使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办出自己的特色。
3.善于协调,调动大家积极性。学校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领导、教师、职工集体劳动的结果。因此,校长在教职工队伍的管理上,不仅要重视个体优化,尤其要重视整体优化,充分发挥职工的整体功能,引导大家团结一心、目标一致、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使全校凝聚成一种合力,这样才能把学校办好。这就要求校长具有协调的艺术,善于协调好学校的人际关系,使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职工之间、干群之间以及学校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等方面都协调一致,造成学校和谐融洽的气氛,为了共同的目标,把心用在培养人才上,把劲使在提高质量上。校长的这种协调艺术,主要表现在:大公无私严格要求自己,耐心细致做好群众工作,要用共同的目标统一大家的思想,用集体的荣誉激励大家奋进,表彰得法,批评有方,恰当处理矛盾,引导大家顾大局朝前看。
4.知人善任发挥个人的智慧。学校教职工队伍中,人员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气质、性格是不相同的,校长必须坚持任人唯贤的路线,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做到知人善任,用人之长,尽量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比如教师中有的理论基础扎实,但教学艺术不足;有的表达能力较强,但知识水平较低;有的富有组织能力,能打开新的局面;有的少言寡语,但办事认真可靠等。校长要针对教师不同的情况分别委以恰当的工作,让其在自己的岗位上扬长避短。
5.深入实际多办实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校长时刻要有做表率的意识,注意身先士卒。凡是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到;凡是教师感到难以做到的,自己坚持做到。这样,既可以形成一种无声的命令,用自己的行动带领教师去干,又可以跟教师有共同的语言和心理上的沟通。校长带头干决不能是事必躬亲,重点是深入到教师、学生中去,深入到教学、思想教育工作中去,善于抓住学校的中心工作,抓好薄弱环节,从而推动学校工作不断前进。
6.审时度势,大胆决策。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负责人,理所当然地要对学校重大问题起决策作用。这是校长统一全员思想、推动学校工作不可缺少的品质。做好决策就要求校长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吃透上级指示精神,还要深入实际,全面掌握客观情况,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把群众智慧集中起来。在这样一些基础上,决策才能“大胆”,决策才会正确,决策才能变为群众的行动。
7.宣传教育理论。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而后才是教育行政的领导”。所以校长要十分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系统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学校管理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办学校的规律,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并深入到课堂、教研组,联系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宣传教育理论,同群众一道探索教育规律,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开展工作。
8.做勤奋学习的带头人。校长必须是一位优秀教师,懂教学,会当班主任;又是学校整体工作的组织者与领导者。基于上述双重身分,校长首先必须精通自己的教学专业,坚持参加教学实践。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诸方面都能给教师以启发和引导。其次,校长要正确的指挥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尽可能的扩大知识面。比如,要做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要听教师的课,就必须熟悉各科教学大纲,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要管理人事、财务工作,必须掌握人事制度、工资、职务评定的政策和有关财经纪律等。因此,校长要成为勤奋学习的带头人。
9.做团结的模范。全校教职工团结是办好学校的重要保证。要搞好团结,校长必须自觉地与学校其他领导和教师职工搞好团结,形成全校教职工对校长的向心力。校长要主动增强团结,就必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气量宏大、心胸豁达,不但要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还要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做团结的模范。
10.做服务师生的好后勤。领导就是服务,是人民的公仆。校长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思想,时刻把师生的冷暖挂在心上,在自己职权范围内,要为师生办实事,变领导型为服务型。这种服务表现在:政治上关心他们的进步,思想上帮助他们提高,工作学习上给予大力支持,生活上给予多方面的照顾与关怀。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可见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的素质体现着校风校貌,决定着办学的水平,我们的校长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努力成为一名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