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什么?管理是一种文化,也是一门艺术。
对学校而言,管理的目标是调动全体师生学习与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师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师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升学校的整体内涵和办学品位。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学校管理要倡导阳光管理,让灿烂的阳光洒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照耀每一位师生的心房。
阳光管理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它的魅力在于让管理本身闪耀着人文的光芒,创设平等、和谐的交际氛围,让师生和家长真正体味到学校管理以人为本的内涵,减缓师生工作和学习的重压,使他们感到身心愉悦,在学校能找到一种“家的感觉”。
阳光管理并不排斥必要的管理制度,恰恰相反,寻找并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是顺利实施阳光管理的前提,也是实现管理和谐的基石。因此,阳光管理需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井井有条的管理秩序、教育教学秩序,使每个师生都能获得稳定的安全感,关系融洽的满足感,最终实现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阳光管理也应该充满创新和睿智,这样的管理充盈着勃勃的生命力,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现实力量和动力源泉,是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尊重、保护教师的创新精神,承认、尊重并爱护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挥每个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创新愿望得到尊重,创新活动得到支持,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肯定,不断增强阳光管理的生机活力,使心与心的互动、爱与爱的交流逐渐演化成师生的自觉行动,实现阳光管理和教育和谐的最高境界!
校长、教师、学生,人人都是学校的管理者,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关系,这是管理的哲学。阳光管理要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端正心态,认清角色,找准位置,学做主人翁,不断增强学习与工作的责任感与进取心,“以教人者教己”, 严于律己,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同时,管理双方要善于“换位思考”,相互宽容,相互激励,寻找需要的共同点,使彼此和睦相处,建立友谊,满足自身的归属感,减少管理过程中自然损耗,提高阳光管理的效能。
作为一校之长,他处在学校管理的顶层,应该是具有大将风度的领导人和决策者。他的责任不是事必躬亲,更不是当“千手观音”,事事包办,而是要善于“用人”,敢于“放手”,让下属有责有权,敢作敢为;让教师乐于忘我工作,倾其所能;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和做人。一句化,校长要不断探索阳光管理的新举措、新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校长的亲和力、信任感和宽容度,是检验阳光管理是否成功的一把标尺。
给予阳光就会灿烂,展露笑容才会和谐。实施阳光管理,就是要让“阳光”驱散“人治管理”的阴霾,让阳光普照校园,让阳光洒满教有,让阳光教育引领师生的幸福人生,让每个教师成长为阳光之师,让每个学生成长为阳光少年。
建设和谐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构建和谐校园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构建和谐校园需要管理模式的与时俱进,阳光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我们坚信:教育的追求必须与社会需求相和谐,实施阳光管理,构建和谐校园必将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