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彰显文化的特色学校建设

时间:2013/12/31

一、文化——区域特色学校建设的主线。

我们意识到,文化是学校办学得以持续的根和魂,办学就是传承和深化文化。

北碚是一个历史文化绵长,教育文风浓厚的地区,晏阳初、卢作孚、梁漱溟、老舍、陶行知、郭沫若、吴宓等在此兴学报国、激扬文字,侯光炯、袁隆平、向仲怀等在此潜心从教、科研强国。作为全国首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北碚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诠释为办好每一所学校、育好每一名学生。同时,作为一个历史、人文文化遗产丰厚的地区,我们在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中,努力地帮助和指导学校深入挖掘传统和本土的文化资源,确立并发展成学校的特色。

文化,是我区特色学校建设的主线。

一所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其文化必然是在具有其共性的基础上,另显其独有的特质。基于这一认识,在开展区域特色学校建设中,区教委牢牢抓住文化这一核心要素,以“文化特校、文化育人”为指导思想,以“一校一品”为目标,以“办学文化强根基、校风文化显风貌、教风文化强质量、学风文化砺品行、校园文化浓氛围”为学校特色建设的具体方略,将以文化的特色建设贯穿于区域内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的始终,使每一所学校凸显出自有的办学特色,促进每一名学生更好地成长。

二、区域对特色学校建设的推动作用。

区域特色学校建设与其所处地域的经济社会、教育资源和自身现状密不可分。在整体推进本地区特色学校建设中,区教委立足于本地教育实际,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整体推进,动力支撑;捆绑帮扶,良性互动”的“内涵式”区域特色学校建设道路。

1.整体实施区域特色学校建设。

个体的功效是有限的,整体的效益是无穷的。在实施区域特色学校建设中,区教委出台了《北碚区特色学校建设指导意见》、《北碚区特色学校创建行动方案》、《北碚区特色学校评估工作方案》等文件,成立了全区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组织机构,建立了全区特色学校建设保障机制。实施中,将特色学校建设分为三个阶段(自愿申请、过程指导、评估命名)和三个层次(特色创建学校、特色项目学校、特色学校),主要从办学思想、特色规划、特色科研、过程实施、建设成效5个维度,对学校特色建设进行具体的指导。同时,采取特色学校建设溯源行动、特色学校建设研究行动、特色学校建设推进行动、特色学校建设评估行动等多种方式,开展全区范围内的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工作。

北碚区梨园小学,是重庆市率先开展少年交警培训教育的学校。在该校开展特色建设中,区教委指导学校对以少年交警为凸显点的国防教育特色进行梳理和深化,学校办学理念中体现国防教育,拟定出特色建设规划,开展“少年交警校国防教育实效性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并将国防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开发具有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军体课”,聘请校外辅导员——交警、消防、武警及守桥部队的干警官兵每周一次走进学生的课堂,并将国防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长期开展形式多样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国防教育活动,使学生的自信、自立、自强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得到有力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区教委与学校紧密配合,区里有开阔的眼界和宏观资源,学校有具体的经验,两者共同努力,找到人无我有的某个特点,结合实际,把局部的一个特色,上升到文化层面,尽可能地向学校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辐射,最终形成学校有生命力的、有文化内涵的一种特色。

区域整体推进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全区已命名特色学校13所、特色项目学校15所、特色创建学校5所。

2.特色学校建设需要特色人才。

人是发展事业、成就事业最重要的核心要素。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其管理者和教师的共同努力,特色学校的建设更需要有一支专业技能精湛、有鲜明特色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为此,我们加强了对校长和教师的培养,最大限度地为特色学校建设提供保障。

我们借助在北碚区的西南大学等高等院所教师教育方面的优势,开展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统整全区中小学校校长和教师资源,创新举措,组建“北碚名师工作室”、构建“三级教育导师团队建设模式”、建立“北碚教育高端人才流动站”、成立“农村教师发展学校”,形成立体式、网络式、专业化的教师教育发展体系,促进校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助推区域特色学校建设,一批校长和教师成为北碚教育发展的中坚,成为在特色学校建设中的“尖兵”。

比如,以科学教育为特色的百年名校朝阳小学,其校长就是经过区级的培训,最终成为国家《科学》教材编写组专家、全国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特聘专家。对一所特色学校来讲,一位内行的校长是最重要的。接下来,全区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校内的“导师——研修式”名师培养模式,又为朝阳小学打造了一支优秀的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学校的特色建设成了有源之水,充裕的师资使学校能够在全国率先开设了每周3节的科学课,在西部率先设置“轻松发明课”、“知识产权保护课”等,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名校杯”校园科技节等特色活动,并与全国10所名校结成科技教育同盟,与美国、墨西哥等国的科学教育同行进行交流与合作,学生的科技素养和科技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并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喜获佳绩,学校发展步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3.捆绑帮扶的区域特色学校建设。

特色学校建设不仅要自身的不懈努力,还需要外界的助推和引领。为此,我们将优质的、办学鲜明的学校与在此方面较为薄弱的学校实行捆绑帮扶。将前者的先进办学理念、先进的管理文化等浸润入后者,使后者在缩小与优质学校办学差距的基础上,凸显出本校的办学特色。区教委将朝阳中学捆绑帮扶北碚区夏坝中学,前者是在全市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优质、特色学校,后者则是一所普通学校。开展捆绑帮扶后,朝阳中学派管理者到夏坝中学举办讲座、选派教师到夏坝中学讲课、共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将本校的“朝阳树人”办学理念、“朝阳精神”教育文化和优质的教育管理方法浸润入夏坝中学,引领、带动其特色建设。在朝阳中学的帮扶下,夏坝中学凝练出自己的办学理念,派出干部和教师到朝阳中学锻炼学习。同时,借鉴该校特色建设的经验,挖掘利用以复旦大学旧址为代表的教育资源,传承复旦教育文化,大力弘扬复旦精神,并对“复旦教育精神”予以诠释,将其移植和创新到学校办学的全过程,将其物化到校园文化建设中,班级以梁漱溟、袁隆平等名人命名,不断丰富创新德育内容和活动,赋予复旦教育文化新的内涵。同时,夏坝中学也找到教学上的特色点:整体地开展了“问题式课堂”研究和实践,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

三、区域内特色学校的发展方向。

区域教育发展与其所处地区经济社会的历史和现实一脉相承、息息相关。独特的区域历史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形成了当地特有的教育文化。北碚滋兰树蕙,自然风光秀美、自然景观丰富,人文历史悠久、教育资源丰足,教育“大家”足迹遍布全区,本土教育文化也有很悠久的渊源。区教委以此为出发点,引导和指导学校利用其资源、挖掘其丰富内涵,并将其与现代教育相融合,全方位实施区域特色学校建设。

1.凸显传统文化的特色学校建设。

传承和创新文化,是历史赋予人类的神圣职责。教育人肩负着传承历史、造就现在、开拓未来的神圣使命。学校作为育人的重要场所,应责无旁贷地担当好此职责。特色学校理应是这方面的“排头兵”、“领头羊”。基于此,区教委大力引导和指导区域内的中小学校从自身的办学沿革出发,充分汲取以往优良的教育文化以及本区富藏的传统教育文化瑰宝,推陈出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重庆市兼善中学,是上个世纪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中国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之一的、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引用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命名创办的优质学校。在建设学校特色中,该校围绕“兼善天下”办学理念,大力实施“兼善教育文化”建设,并在学校全方位地予以实施,形成了“兼善教育”的办学特色。北碚区晏阳初中学,秉承创办者晏阳初老先生的“平民教育思想”,全方位践行和彰显“公平教育”理念,将教育的阳光、雨露洒向了在校的每一名学子,托起了农村孩子健康成长的朝阳。

2.凸显本土文化的特色学校建设。

本土文化是一个地区差异于其他地区的、具有特质性的一种文化。它于当地具有较强的教育力、感召力。北碚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陪都的陪都”,是抗战后方迁建区,大批文化名人和文艺机构汇集于此,被誉为当时中国东方文化的“诺亚方舟”,它的抗战文化具有历史的代表性。为此,我们在实施区域特色学校建设中,因地制宜地指导学校借助这些优势,丰富特色之内涵。

梅花山小学,地处张自忠将军英烈陵园旁,学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突破口,以张自忠烈士陵园为载体,并利用与张自忠将军相关的丰富教育资源,开展系列德育实践活动和德育科研,在市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龙凤桥小学,挖掘《挺进报》曾在校翻印的革命历史资源,在诠释“挺进精神”的内核基础上,结合教育实际,赋予“挺进精神”新的教育内涵,并将其融贯到学校教育教学中,采取校园文化展“挺进”、每周的升国旗活动中讲“挺进”故事、宣“挺进”誓言以及全校开展“挺进小报”设计、制作、比赛等多种形式,使全校师生在“挺进”的感召中,与时俱进,学校形成了“挺进”办学特色。

3.凸显课程文化的区域特色学校建设。

学校办学的核心阵地在课堂。作为重庆课程改革的先行区,区教委借助本区丰富的文化和教育资源,强化“地域文化衍生、优势学科发展、特色项目演练”三类基于三级课程体系的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推动区域特色学校建设。

澄江镇中心校,借助本镇“北泉板凳龙”(2009年5月,被列入中国民间非物质文化艺术遗产名录)资源,提炼出“龙腾云山,志在天下”的办学理念,把“龙”的精神融贯到学校的整体办学中,将其引入到学校的课程文化建设中,开发出校本课程,自编校本课程教材,并将其艺术传人引入学校,编排了千人板凳龙操等,提振了全校师生的精气神,并使学生的体魄得到了更好的强健。重庆市江北中学,在“人文至善、科学求真,让师生创造生命的精彩”办学理念指引下,将生命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通过开设生命教育论坛、编辑生命教育个案、建立生命教育网站、开展生命教育课题研究和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等,构建起生命教育课程文化体系,以此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复兴镇小学,利用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儿童线描画”优势,将其引入到学校办学之中,全校学生整体开展“线描画”学习,学校被命名为北碚区农村儿童线描画复兴创作基地,促进了教师、学生艺术修养的养成,学生在国内外各级儿童绘画比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形成了“儿童线描画”办学特色。

区域特色学校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我们将矢志不渝地办好区域内每一所学校,并让每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