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科技和管理科学的发展,学校管理在不断发生变革,如何转变学校管理的思想观念,确立和遵循新的学校管理原则,是摆在每位校长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和谐的学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和谐的学校管理,包括形式的和谐、内容的和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目标:从未来走向现在,从终端走向过程。和谐的学校管理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这就需要学校校长把现在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同未来的管理目标联系起来,使学校管理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和每个方面都服从和体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一目标。这样,教育目标对各个阶段、各个部门的具体目标和教育者教育行为的指导、规范作用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规章制度:在“理”的规范中显示真情。规章制度的基本功能是规范人的行为,以实现培养目标。从目前情况看,我们需要确立的理念是,学校管理须以“理”为前提,“理”不清必然“管”不好。这个“理”,包括物理、事理和心理。我们只有把握好物的本质、事的规律和人的心理,才能制定出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真正“管”到关键处。
校园环境:应当成为提升境界、陶冶情操的精神空间。校园环境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物质层面的校园环境,以优美的形式让人赏心悦目;精神层面的校园环境,以深邃的内涵给人以启迪和睿智,让人学会合作,学会超越。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和谐的学校管理尤其应该重视人际关系和信息环境的优化。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校长在管理中应构建如下五种关系。
1、构建互相信任,团结奋斗的班子关系
信任,是构建班子关系的前提。一是以诚实赢得信任,二是用情感换取信任,三是以自律默化信任。校长治校,单靠自己是不够的,把班子成员处于平等地位,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采纳正确意见,鼓励不同意见,尊重他人人格。只有这样,民主风气才能形成,治校才能公正。校长管校智慧就得到升华,就有艺术,就让人佩服。领导班子就拥有正气、威信,有领导能力。
2、构建积极向上,以身治教的教师关系
投资情感是校长构建教师关系的纽带。制度只能约束人的行为,它不能束缚人的情感。况且,每个教师的思想、兴趣、爱好、健康状态、生活环境、家庭情况、工作方法、世界观、价值观等都不同。因此,制度可作为硬管理,情感可作为软管理,来维系、规范、凝聚全体教职工,是润滑剂。校长置身于教师中,通过谈话、观察、鼓励等方法把握时机,主动关心体贴教师,解决困难,以真情感化教师,使教师彼此信任,团结一致,愉快合作,互相支持,激活教师的治学、管校、育人意识。
3、构建团结互助,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
彼此信任是构建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坦诚教,学生认真学:不羞辱学生,不辱骂教师;爱每个学生,敬每位教师,这样才能发挥教与学的潜能。同学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学习、文明竞争才能体现同学的友爱。校长尊重每位教师,热爱每个学生,并通过各种活动化解矛盾,消除内讧,增进了解,把师生团结在友爱、和谐、平等、互尊的环境中,使师生双方都感到教与学有无穷的趣味,发挥师生自身无法估量的潜能。
4、构建学校、家庭教育学生的共同责任关系
家访是构建家庭、学校教育学生共同责任关系的有效途径。不仅教师可以家访,校长也可以家访。校长以家访的形式,听取家长的意见,在友好、和谐、信任的氛围中交流思想,调解学校与家庭的矛盾,并赋予家长责任,取得家长支持。校长通过家访、座谈会等形式主动接触家长,使家长了解教育教学内容,消除其对学校、教师的不同看法,消除其反映情况的顾虑,启动家长们对学校教学的支持。
5、构建尊师重教的社会关系
校长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在社会中交往,以维护学校利益为出发点,坚持诚实守信的道德原则,以赢得社会各界的良好信誉。坚持质量第一原则,校长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用教育教学质量吸引社会各界,让社会信任,不辜负社会各界的期望,赢得社会尊重、支持,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