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学校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要管的事也是方方面面的。一校之长,拥有对学校人、财、物的管理。要管好,校长的难题的确不少。当好一个校长,也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通过我十几年的校长工作,我认为校长要具备“四要”。
一要安贫守道
我国自古以来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如为人师表,安贫守道等。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信奉儒家理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大凡是知识分子都有一种报国济世的思想。如果仅仅是从个人利益出发,则有“家有隔夜粮,不当孩子王”的说法。如果是从物欲观出发,会感到可怜和悲哀。如果教师没有安贫守道的精神,就不会搞好教育工作。作为校长,一方面要做好教职工的思想工作,立足长远;另一方面是应该带好头,不能与其它单位、部门攀比。我们常讲:“吃饭量家底,穿衣量身体”。校长要守得住清贫,如果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势必会给工作带来被动。即使是学校条件好转了,也不能铺张浪费,把有限的钱用到学校的发展上。
二要公平 公正 客观
当一名好校长,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客观。
校长个人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人格修养是前提。一个蝇蝇苟苟的人坐在校长这个职位上简直就是一个灾难。如校长不可能在事事上超过别人,看到教职工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就想办法淡化甚至压制。校长的能力有多大,教职工心中明镜似的,所以校长不要怕被“揭短”。承认自己的短处,不仅不会丧失自己的威信,相反教职工会认为你客观。如果看到谁对自己的发展有帮助,就极力袒护。殊不知,袒护了个别人,失去了多数人。校长要有正确的名利观。当一个好校长,就应树立正确的名利观。校长不能与教职工争利夺名。一个学校搞好了,上级首先肯定的是校长的功劳,校长在这个名利上具有教职工无法比拟的优势。是不是一个学校搞好了,主要是校长干出来的呢?我想不言而喻大家都知道并不是这样。如果一个校长在名利上与教职工争,教职工自然是争不过的,但是他们心中有气。从他们的角度来看,辛辛苦苦地搞工作,本身就没有当领导的在某些方面的优势,就是图一个领导承认和肯定。这个时候,当领导的不仅不承认,反而把名和利往自己怀中捞,他们心中能没有气吗?比如,在评先上,玩手脚,要荣誉,生怕没了某项荣誉会影响自己。校长见名利应让。我想:你让出的是名,回报你的是心。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是法宝。以制度管人、管事,才能体现公平、公正、客观。事实上每个学校都有一套好的管理办法,问题是有的校长是把本人置于制度的管理之外,这个制度是“我”制订的,是为“我”服务的。这样自然要不得,也会给自己带来许多麻烦。如果校长把学校的制度当成是教职工共同的财富,谁违反就按制度办事,各部门可以充当“法官”,校长就实现了“依法治校”,校长要处理好“管”与“不管”的关系,在许多问题上可以放权到基层,不直接插手,也就为自己推卸了许多麻烦和纠纷。怎么样才能做到为样?一句话,实施民主管理。
三要勤于政事
当一名好校长,首先要勤政。如果一个校长作风拖沓,就会误事,在教职工中也就会失去威信。校长处理问题要果断、及时。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全方位地了解情况,不能道听途说,不能偏信。这就要求校长要勤政。不勤政,是不可能掌握全面情况的。一旦决策失误,或因决策失误,而朝令夕改,也会降低威信。再者,通过勤政,校长可以及时发现许多问题,掌握第一手情况,就能及时部署,快速解决。毛主席讲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是这个道理。通过勤政,校长还可以提高个人综合能力,从而在处理问题时游刃有余,也会增加与教职工合作的机会,自然也增强了自己在教职工心目中的威信。校长的“勤”,还应体现勤于思考上。校长要经常琢磨事,谋划学校的发展。校长的头脑应该是学校的智囊团、司令部。校长要勤于笔耕,要将所作所为所感所想及时进行总结,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管理经验,敏锐自己的头脑。
四要有多方面的过人之处
中国自古以来,文人相轻。现今,教育界能人辈出,刚走上教育岗位的人在学历、知识结构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自然,有些校长在这些方面就处于劣势。在教育界,你的知识没有教职工多,你的综合素质没有教职工高,你怎能树立个人的威信呢?所以当一个好校长,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1、当一个好校长,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办学思路,找准学校发展的着力点,使学校有所发展,办出特色。每一所学校都要定好自己的位,只要勤于思考,总会扬长避短,找准学校发展方向的突破口的,办出特色。
2、当一个好校长,必须先当好一个好老师。学校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更加反对外行领导内行。一个校长不会教书,或者教学水平不高,教学能力不强,怎能去管理教学、指导教学?威信又从何谈起?很多校长是从教师中成长起来的,他们都有比较过硬的专业知识基础,但是走上领导岗位后,有些同志忙于管理工作,而荒废了专业,这是很可惜的。应该说,校长如果想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机会应该很多。各种教研会、公开课,校长不要借工作忙而推辞。
3、当一好校长,必须有过硬的领导才能。校长必须具有较高的哲学水平,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看人、看事要准,要一针见血,要知人善任,用人之长。不管是多么复杂的事情,校长要有抓住本质、提纲挈领的功夫。校长还要有较强的政策水平,不能犯政策性、方向性的错误,所制订的制度要有依据,合情合理合法,程序到位,尽可能做到无懈可击。校长要有宏观指导能力,要当好指挥员,决策前谨慎,决策后大胆,目标要明确,要有前瞻性,工作思路要清晰,部署要及时。要讲原则、讲效率、讲方法。要把操作性放在重要的地位来考虑,不能人云亦云。校长要有“放”和“收”的功夫,要合理地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4、当一名好校长,必须在个人道德修养上是全校最好的,以高尚的人格力量感染师生。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吾日三省吾身。”校长要谦虚,而不是骄狂。面对每一位教职工既要亲,又要爱。当然不能搞庸俗的亲和爱。要善于从教职工身上学习、发现优点。校长不能高高在上,或是在教职工中“摆谱”,否则教职工会藐视你。当然坚持原则与抵制不正之风另当别论。要提高个人德行修养,除了善于向别人学习之外,还应学会尊重人,理解人。什么事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首先应站在教职工这一边来设身处地地想一下。校长要学会民主,大力提倡民主,善于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先容百家之言于一校,再熔百家之长于一炉,走民主管理的路子。我们体会到,事无巨细,本来知道这么做是没有错的,但走与不走民主的过程,效果往往是不一样的。校长不能要求每一个教职工都有相当的德行修养,都与自己的想法一样。
5、当一个好校长,还要有创新精神。创新是发展的载体。如果校长因循守旧,不思创新,学校要想办得很好,是不可能的。校长要带动教职工创新,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果校长有创新意识,那么学校就会“活”起来。
校长要具有多方面的素质
时间:20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