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我国中小学校,虽然校级层面一般都建立了有针对性的教师管理制度,但存在不规范、校际间差异较大等现象。作为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由于弹性空间大,往往成为“二传手”,教师管理制度不科学、不系统。国家、省、市教师管理制度的落地生根,区域教育现代化的价值追求,迫切需要我们主动作为,建立区域教师管理现代制度体系,让教师守规则、有尊严、提高职业幸福感,满足人民群众“学有优教,幸福西陵”的美好愿望。
依法治教
引导教师过有规则的生活
规范学校管理与教师从教行为,是纪律约束,更是保护学校和教师;是言行限制,更是捍卫受教育者的权益,必须严格执行,引导教师过有规则的生活,维护教师和教育的形象。
但是,构建什么样的规则?怎样构建规则才能真正让规则走进教师心中?我认为,作为政府教育公共服务者和师生权益的代言人,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制度必须多方关照,一是关照权益主体与相关部门,尊重各方诉求表达。二是关照本地教育历史,延续成功有效经验。三是关照发达国家与地区先进经验,他山之玉为我所用。许多制度的制定往往历时较长,但我们要不怕用时长,上下反复,就是为了保证各方意见的充分表达与吸纳。这既是广开言路、尊重权益主体,也是制度消化理解、达成共识的过程,同样有利于制度的贯彻执行。
我区重点建立了区域性教师进入、培养、考核、激励、退出的全过程制度体系,涵盖在编和编外聘用等所有人员。同时通过制定教育系统目标考核办法,设立教职工月工作考核奖,加大奖惩力度,使底线要求变成有力措施。
制度创新
保障教师过有尊严的生活
必要的物质财富是有尊严生活的前提条件。近年来,西陵区通过转换思路创新制度与机制,大幅提高了教师的福利待遇,外流的一部分优秀教师开始回流。
创立“西陵微爱教育基金”,形成社会公益基金惠及教师发展、名师激励和青年教师成长,以及贫困教师的帮扶机制。今年教师节“微爱教育基金”和政府慰问表彰投入达400余万元,一次性医保按3项基本工资之和注入,教师平均增加400多元,落实退休教师平安创建奖509.9万元……
出台中小学教师课时津贴、教学质量奖等奖励政策,凸出课堂教学中心地位。发放课时津贴258万元、教育质量奖30万元,各级骨干教师、名师每人每年分别获得3000元至8000元不等的奖励,教师规范津贴调整人均增加上万元。
形成厚爱退休教师机制,每年教师节政府慰问及住房货币化政策落实等,与在职教师同等待遇。
打通民办学校教师管理制度通道,允许62名公办教师保留编制身份到民办中小学工作,既积极扶持民办学校发展,又给了教师多样化选择平台。
制度激励
不断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让教师有持续学习的愿望和平台。西陵区按人均每年3000元将教师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完善和坚持教师校本研训、网络研修、高端培训、专家团队联校蹲点制度等,形成了“高端+特长+特色”的培训模式和“名师+骨干+新秀”的梯队培养格局。西陵区还建立了教师社团活动制度,列入专项经费予以保障。
让教师有专业发展的动力和压力。西陵区通过创建“中小学教师专业荣誉制度”,对区内教育拔尖人才实行分系统、多梯次、届期制管理,包括教育拔尖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考评、奖补、淘汰等,极大地激发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热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师队伍职业倦怠心理。近年来,全区44人获得“宜昌名师”和“宜昌市学科带头人”称号,3名教师被评为“湖北名师”,2名教师被评为省特级教师。
让教师有终身从教的荣耀。建立“从教30年教师和教育世家表彰制度”,多种形式进行大力宣传,并列支专项经费慰问,让这些普通教师感受温暖和光荣;完善督学责任区制度,聘请经验丰富、退居二线的老校长和老专家担任专兼职督学,辅助新校长开展工作,让老专家再现活力和风采。
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内涵发展的过程,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建立区域教师管理现代制度体系,就是在落实“教者从优,优者从教”,最终受益的是广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