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对当好高三文科班班主任的思考

时间:2015/3/11
高中三年级是中学生学习、生活的终点,也是学生跨入新生活的起点,作为高三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要做的工作既多又杂,其重要性又不言而喻。为了做好工作,需要班主任更多的投入,更要讲究方式方法。下面我就高三文科班班主任要做的工作以及怎样做好工作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与做法。
一、扮演好“鼓动师”的角色
文科班班主任难当,这可能是当过班主任老师的共同体会。的确,和理科班相比,文科班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优秀生源少,学生基础差,女生多,后进面大,纪律管理难度大。而且有相当多的学生自信心不足。但我相信一切都有可能,并把这一思想贯彻到的班主任工作中.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应该是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熟知的。无独有偶,著名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钱致榕先生也曾有过这样一段经历:钱先生上中学时期正处于战乱时期,当时学校从三百名学生中挑选了六十名组成了一个“荣誉班”,钱先生既为其中一人。老师告诉这些学生,之所以挑选他们是因为他们有前途。后来,这个班的学生基本上都上了大学,大多数成了才。但是,直到八十年代,钱先生才从当年的老师口中了解到这六十名学生当时是通过抽签决定的。这样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其实,教育的奥秘就在于给学生以信心,而老师的期待和赏识正是开启学生潜能之门的金钥匙。因此,班主任应充分发挥期待和赏识的积极作用,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培养他们的信心。
所以,我在分班不久,就专门上图书馆搜集这方面的资料,还向我校多年高三老教师请教,并利用班会时间向学生介绍我校及其他学校高二学习成绩比较差后来考上大学的学生事迹。并结合实际分析为什么他们能做到一鸣惊人,鼓励学生: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一切皆有可能,我们也能考上大学!同时我又分别找学生谈话,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确立学习目标,坚定学习信心。及时把握了学生的思想、情绪,就适时地、恰到好地鼓动学生的斗志。具体说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是鼓动的经常性。学生情绪低落的时候自然应该鼓动,学生春风得意的时候又何尝不可以鼓动呢。我主张鼓动要经常进行,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晚自习前的几分钟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多方面的鼓动。
二是讲究方法。大道理要讲,小道理也要讲;眼前的要讲,将来的也要讲;理想的要讲,现实的也要讲。我用的最多的是目标激励法,考前制定合理目标,考后回头看目标的达成率,这种方法给学生以强大的动力,助他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我还采用榜样激励法鼓动学生。刚分班后,一开始有的学生心里有疙瘩,自卑感较重,我把调整好学生心态作为我做班主任的头等任务。告诉他们高中学生的可塑性很大的,文科班并非人人都普通,样样都普通,门门都普通。培养出一支尖刀班队伍,无疑会大大刺激全班同学的神经。本班的姚潼同学在期末统考中考得了全市第50名,在多次考试中我班多名学生位居年级前10名,我就大力宣传这些同学的事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宣传和鼓动极大地增强同学们的拼搏精神和班级荣誉感。
三要把握好鼓动的时机。在一般情况下,当学生在横向对比中,在同一竞争圈比较时取得较优成绩时,要及时鼓动,“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浅尝辄止,要勇往直前,取得最后的胜利;当学生成绩不理想时,以急学生所急的心态,及时帮助分析,通过鼓动性的语言,告诉学生“曙光在前”。
二、 要扮演好“心理医生”的角色
几个月以后学生就要面临人生的一次重大抉择,高考不仅是成绩的较量,更是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较量。进入高三以后,随着学习的紧张、压力的增大以及过高的期望值等都可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情绪消沉,乃至对前途悲观失望。据调查,高三学生有近半数受到了心理亚健康的侵袭,随着高考的临近,学生普遍会出现惊悸、失眠、易怒、急躁、盗汗等心理症状,有人称之为“考试综合症”。如果班主任不因势利导、及时扮演好“心理医生”的角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那么,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将贻害无穷。班主任要防微杜渐、见微知著。我具体是这样做:
首先教育学生辨证认识生活、人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有压力,有竞争是常态,逆境是常态,我们要做的不是逃避,不是退却,而是勇敢地迎接风浪的考验,要善于在逆境中成长和成材。
其次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合理定位,既不好高骛远、目中无人,也不悲观失望、自卑自贱,要把着眼点放在挖掘自己的潜能上,放在挖掘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上。高考固然重要,但它既不是命运的大决战,亦非人生的终极点,即便高考失败,也不是末日来临,明天太阳照样会升起。
第三,要教会学生自我纠正的方法。教师不是保姆,“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我们都知道,会学习的人、会生活的人往往是懂得调整的人。饭怎样才能吃得香,觉如何方能睡得熟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对学生影响极大,班主任的教育会对学生产生实实在在的好处,学生学会了将受益多多。体育活动是一种释放身心,排解郁闷的好方法,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一方面能增强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也放松了紧张的心理。“7-1>7”,我们何乐而不为。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三学生运筹帷幄于考场和走向社会的一个必备条件。实践证明,班主任扮演好了“心理医生”的角色,对于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顺利度过高三的“困惑”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非智力因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扮演好“协调员”的角色
一是协调好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班主任在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与任课老师的沟通,而应主动做学生与任课老师联系的桥梁。只有在得到了任课老师的积极支持和配合的前提下,也只有在学生尊重、敬爱、相信他们所有老师的前提下,班级建设才会蒸蒸日上,学生的学习成绩才会不断提高。班主任要强调班级的整体性,要有效克服科任教师之间各自为政的思想和倾向,避免“内耗”,大家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了整体利益,即便个人作出一点牺牲也无妨。
二是要协调好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营造一种同舟共济的氛围,从而使教师教得高兴,学生学得尽心。为此我的做法是要求学生首先要尊重老师的劳动,体会老师的辛劳,虚心求学。首先要信任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人格,从学生所处的情境中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们的行为动机或个性需要.以热情换取信任,以坦诚换取信任,以信任换取信任.在这种状态下,师生情感容易引起共鸣,也就容易实现心理沟通.其次,要做到真正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并与之平等相处,学生才会有言敢发,有话敢讲.
三是协调好家校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不可能独自承担学生成长的全部责任,家庭和社会等环境因素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进入高三以后,很多教育和管理工作要求家校密切配合、步调一致才能取得成效。现在有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就是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似乎子女非得考个重点,才算出息,至于考上其他学校那是没什么用的事,根本不了解子女的实际水平,这极不利于促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一些家长高考还没考,却比自己的子女还要紧张,有时特别的严厉,忽而又出奇的关心,有时甚至食不甘味,夜不成寐,这种情绪感染了子女,把子女弄得神经兮兮的。难怪有些学生讲:爸爸你不要太爱我,我承受不起你对我的爱。因此高三阶段,特别是这学期,班主任要加大跟家长的联系密度,使自己对学生的情况有个全面了解,也使家长全面了解自己的子女,使家长全方位地接纳子女,使家庭成为考生的稳定的支持系统。家校合力,和衷共济。
以上是我对高三班主任工作的一些粗浅的想法和做法,概括说就是要扮演好“鼓动师”的角色、心理医生的角色、协调员的角色,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细细碎碎,这样概括不免挂一漏万,肯定有许多缺漏之处,还望得到同行们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