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校长,要具有勇于并善于反思自己的行为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反思的内容,掌握反思的方法和技能,在反思过程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育理念、办学观念、理论知识和学校管理体系,成为一名反思型校长。
反思型校长,要有自我发展、自我超越意识和有较高的伦理水平。首先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意识是强烈的内部驱动力,这是成为反思型校长的动力。校长必须自觉地跟上时代的步伐,走在时代的前列,在学校管理中适应未来的变化并不断地创造未来。世界发展日新月异,科技高速发展,教育不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更要有超前的意识,因此作为管理者的校长必须永远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并把自己置于终身学习的地位,能够在发展与变革的激流中不断自觉地自我修正情景目标、自我调整文化结构、自我调控行为方式等,从而适应变革,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否则,必将为社会发展和竞争所淘汰。
其次,校长必须有教高的伦理水平,这是成为反思型校长的必要条件。一个人的行为受他的伦理意识等的影响,伦理概念包含了真诚、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成为校长反思自己的学校管理行为的标准。反思的过程,实质上是校长对自己的知识体系、管理经验和个人行为再认识、否定之否定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校长要敢于面对现实,主动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勇于承认错误,正确面对和分析学生管理过程的问题,积极地反思自己的理念和行为。在反思过程中获得人格的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行动反思人格特征的人,变反思意识为自觉的提高自己的行动。
再次,必须克服不利于反思的障碍。阻碍校长反思的主要因素是校长自身的进取意识和个人的行为品德,具体表现为:一是满足于现状、孤芳自赏,二是随波逐流、安于现状,三是不反思自我,责怪别人。
反思贯穿于反思型校长成长的整个过程,一个反思过程的结束是下一个反思过程的开始:决策---实践---反思---调整决策---再实践---再反思……。实践与反思的过程就是反思型校长成长的过程。在反思中不断树立现代教育观念;通过反思性学习完善自己的学校管理理论体系;在反思中完善和发展自我人格,培养意志和品质;在实践反思过程中汲取经验,丰富经验体系;在反思过程中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只要敢于反思、自觉反思、善于反思、并用反思的精神指导学校管理工作的校长才能成为真正反思型的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