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做一名“勇于实践积极探索”的校长

时间:2015/3/16

创办名牌学校,校长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这就需要校长不但要具有一流的领导才能、一流的管理水平,而且应该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先行者、探索者、实践者,要身先士卒,使自己真正成为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前沿阵地的排头兵。

一、校长应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身体力行者

教育是一门实践性科学,教育工作者只有处在具体的环境和氛围之中时,才能真正有效地实施自己的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中的大量问题,不是靠开会、发指示、作决议所能解决的,校长的主要工作,应当是深入到课堂,到教师、学生中去,研究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性,依靠科学来领导和管理学校工作。

基于这种思想,苏霍姆林斯基在长达23年的校长工作岗位上,从不把自己的工作局限在行政领导和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上,而是以一名教育者的姿态在学校的每一个领域发挥强有力的领导作用,将他的思想变为全体教师的思想,进而推动各项工作的进行。

他说:“如果你占着一个校长的职务,认为只要自己有一些特殊的行政工作能力,就可以取得成功,那你还是放弃想当一个好校长的念头吧。”在他看来,所谓校长,绝不是习惯性所认为的“行政干部”,而应该是教育思想家和教育理论研究的专家。

正是这一坚定的信念,使他在担任校长的同时,一直坚持亲自授课,担任初中一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他认为上课是滋养思想的源泉,校长工作的实质就是以身作则地钻研教学业务,脚踏实地地研究教学问题,身体力行地带领全体教师搞好教学工作。

在校长生涯中,苏霍姆林斯基一直躬身课堂,和师生交流,参与讨论,潜心研究、勤于实践,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和教学风格,真正成了教师心目中的校长,并打造出了闻名于世的帕夫雷什中学。他这种亲身实践、严谨治校的精神,值得我们崇敬和终生学习。

这方面,山东潍坊市教育局原局长李希贵和上海建平中学校长程红兵已经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李希贵历任语文教师、班主任、教导主任、校长到局长,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程红兵作为一名学校领导,长期担任高三毕业班语文教师,并且教学质量优异,获得师生的一致认可。他们以自己的示范和榜样作用,带动了教师,使学校获得发展,亦使个人得到社会的认可,成为教育名家。

校长亲临课堂教学第一线,既是指挥员,又是排头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广大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师生共同参与学校管理,把课改真正落到实处。

校长只有亲历课堂教学,才能掌握信息,及时反馈,调整教学思想,开创新的教学思路,激活教学思维;校长只有深入课堂,才能了解“师情”、“生情”与“课情”,并针对具体问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校长只有亲自上课,知道师生教与学的酸甜苦辣,才能成为沟通师与生、生与生互相交流信息的桥梁,做出行之有效的指导性决策。

二、校长应有改革创新的气魄

西红柿最早生长在南美洲秘鲁的森林里,被人称为“狼桃”,只因为它成熟时色泽娇艳,人们对它分外警惕,把它当作观赏植物,谁也不敢咬上一口。16世纪,英国有个公爵去南美洲游历,带回一个献给了伊丽莎白女王。英国人把它称为“禁果”,种在花园里,无人敢吃。又过了差不多两个世纪,才有一位法国画家,冒着生命危险品尝一个,从此它才冲出了花园,跳进菜园,上了餐桌。

世间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却长在“禁区”,成为“禁果”,要想得到它,必须有敢尝“禁果”、敢闯“禁区”的勇气和魄力。没有这种勇气和魄力,西红柿都敢吃,就更不要说复杂多变而且困难重重的教育改革了。教育改革比吃西红柿需要更多的勇气和魄力。

1920年春,蔡元培在北大开始招收女生入学,这一举措开创了我国国立大学教育中男女同校之先河,是对旧礼教的一次大冲击,它引起了封建卫道者的恐惧和仇恨。国民政府教育部发来公函对北大指责,大总统徐世昌也为此对北大进行所谓的“告诫”。这时控制北京政府的直奉两系军阀,都对蔡元培极为不满,男女同校问题成为他们对蔡元培进行迫害的一个口实。但是,男女同校一经北大首倡,迅速形成潮流,全国各地学校纷纷效仿,这是任何落后反动势力都阻挡不了的。

江苏洋思中学作为一所乡镇学校,生源很不理想,但在蔡林森校长和全体教师创造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下,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学校获得了超常规的发展,成为一所全国闻名的名校。

于纷繁复杂的形势中看到一条崭新的、光明的、通往先进教育的道路,需要的是大智慧的;于众人的反对阻挠或冷眼旁观中坚持己见,是需要胆量的;于困难重重的改革之路上,摸索探险,披荆斩棘,是需要勇气的。每一位校长都能有这种智慧、胆量、勇气。

三、校长应具有执行力和坚持力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说过:“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美国著名CEO拉里博西迪在其出版的《执行》一书中是这么定义执行力的:所谓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可以说,执行力就是一个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同样,执行力也是学校竞争力的核心,是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决策计划转化成为学校发展、教师进步、学生成长的关键力量。

现代管理学认为,一个成功的组织,30%靠正确的战略,70%靠正确的执行。学校同样如此,再好的学校发展策略只有成功执行后才能够显示其价值。因此,作为一校之长,必须既要重视策略,又要重视执行力,充分做到一手抓策略、一手抓执行力。

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具体执行时,他又提出“教”“学”“做”合一,要求老师在做上教,学生要在做上学,并让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才是实学。

蔡元培为北大制定的校训是“兼容并蓄”。他在执行时,亦采取不拘一格广泛延揽人才,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等等执行手段,才使北大逐渐成为全国名校。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在具体执行时,各科的各种课型都分别制定了课堂教学模式;使所有教师每一节课的操作都有章可循,经过若干年的坚持,终于使一所薄弱学校变成全国闻名的名校。

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曾说过,一个成功企业,不可能给另一个企业提供完全可行的成功经验。同样,一所成功的学校也不可能给另一所学校提供完全可行的成功经验,到洋思中学学习的同行成千上万,但到现在洋思中学仍然只有一所。每个学校都有他自己的传统、特点、具体环境,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没有固定的道路可走,校长只有不断研究、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重建,才可能真正打造出名牌特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