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平台,但校本教研的过程中走过场、应付了事、集体磨洋工的现象也很多。为使教研落到实处,取得成效,我们在全校教师中进行了调研。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这些情况下,校本教研会有很好的效果:当老师对研究的内容有兴趣时,当老师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当研究的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当老师发现所研究问题的个人意义时,当老师能够“研以致用”时,当老师的惰性遭到理智的挑战时,当老师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时……这为我们调整教研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首先,我们解决教研究竟研什么的问题。我们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研什么”的原则,要求教师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等方面认真查找自己的缺失,建立“专业缺失卡”,然后,学校汇总,以此确定教研问题。
其次,我们解决教研究竟怎样研的问题。为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我们总结出了“自主研究个性问题、合作研究共性问题、探究研究重点问题”的教研方法。
自主研究
所谓自主研究,就是通过教师查阅资料,自醒自悟,请教别人等途径,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给老师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教师寻找自己教育教学中的缺失,选择急需解决的问题去研究。如去年开学初,我们就让每位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自己研究的课题,而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实践、反思,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给老师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学校搭建展示的平台,让教师自由地展现个人的风采,体验成功的快乐。比如,为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的点滴进步,品尝教书育人的快乐,学校举办了课改论坛,要求教师在“乐”上做文章,记一个动人的故事,另外还开展了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等。
给老师一点困难,让他们自主去解决。学校有意识地给老师增加一点压力,设置一点困难,让老师产生自主研究的动力。如学校要求每位老师每周必须为其他学校的老师上一节公开课。老师们要想把公开课上好,就必须下功夫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研究课堂预设和生成,研究作业设计,等等。一学期下来,每位老师都上了十几节好课,在自主研究的过程中,教学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
给老师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自主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的自主是在发挥学校主导地位的前提下进行的。学校根据整体工作,及时地给老师们抛出一个个有价值的研究问题。比如,如何利用班会开展德育?老师们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升华,最终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德育途径。 给老师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学校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供了一些新课改的理念与方法,让教师凭借这些条件去研究课堂,锻炼自己,提高教学能力。我们在广泛学习众多模式的基础上,经过摸索,总结出了适合自己师生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每位教师依据模式教学而不拘泥于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很多教师都能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模式,上出精彩的课,引来了众多观摩学习者。
合作研究
自主研究能有效解决教师专业缺失的个性问题,合作研究则发挥着集体智慧的优势,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催化剂。每学期我们都分阶段进行一些专题研究。比如,“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运用”研究,我们先让教师自主研究,即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和自我实践,总结出适合自己课堂的评价语言,然后进行交流研讨。
“共研”解决了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使学校的整体教研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