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开发校本课程,打造学校特色

时间:2015/3/20

栗树山小学,始创于1947年,占地面积5853平方米,现有师生1343人。在六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栗树山小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质量优良、社会口碑良好的学校。学校“奥数”曾经在株洲市有连续十年团体冠军的辉煌史,学校语文组被湖南省教科院授予优秀教研组称号,学校教育科研底蕴深厚,近十年先后承担了1个国家级课题、8个省级课题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栗树山人深知辉煌只代表过去,关键在于如何持续发展。学校面积不大,怎样在内涵上求发展,做出自己的特色,是栗树山人面临的首要课题。

我校85%以上的学生来自芦淞商贸群的经商户,占学生主体的是流动人口子女。经过调查、分析、研讨,我们决定“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将学校的办学特色与“以人为本,享受教育,为师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指导思想融为一体,与培养“自信、沉稳、进取、优雅”的现代城市人的育人目标定位融为一体, 与打造“小学校、大雅堂”的学校雅文化融为一体,努力创建品牌特色。

一、发展目标

以现代课程论、现代美育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课程整合理论为研究基础,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家长、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充分运用社区资源,开发与实施《生活工艺》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课程开发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探索学校美育的崭新途径,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发展路径

(一)因地制宜,开发《我的服饰我设计》校本课程。

根据学校毗邻中南最大服装市场之一的芦淞商贸群这一特殊地理位置,我们充分运用这一特有教育资源,创建本校教育特色。从2000年9月起,开始了《小学服饰教学实验》课题的研究,当时仅限于对美术课程的改革。2001年,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脚步,我们尝试着做课程的开发者,以《我的服饰我设计》为龙头的二十多门校本课程应运而生。

(二)以点带面,打造《生活工艺》课程体系。

在专家的指导下,2004年4月,将《我的服饰我设计》改为《服饰设计》,拓宽了服饰领域的内容。2005年,鉴于“服饰”的主题偏于狭窄又难于深入展开,加之专业性太强,我们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来拓宽课程的内容,将《服饰设计》更新为《生活工艺》,并确立为标志性校本课程,以推动其它课程的发展。

(三)提升内涵,开发美育新途径。

为了走出课程实施中的一系列困惑,我们尝试以课题运作模式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与实施。当时恰逢 “十一五”课题申报之际,我们将《生活工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成功申报为省 “十一五”规划课题。2011年10月课题结题并被评为省优秀课题。

我们以开发校本课程为载体,把整个过程当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举措一:在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美育观点;举措二:在学科课程中整合“生活工艺”校本课程;举措三:通过板报、校园广播站、电视台等宣传阵地发挥隐性课程潜移默化之育人功能。

三、取得的成效

(一)《生活工艺》校本课程开发凸现了学校办学特色。

在课题的引领下,《生活工艺》成了学校创建办学特色的载体。根据该课程的总目标与基本内容,我们开发了文本、电子、实物等多形式的教学资源包,提炼了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并以课题运作模式推动校本课程的建设,探索出了一条美育的新途径。

(二)《生活工艺》校本课程开发提升了教师课程意识和开发能力。

教师亲历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明晰了开发的程序,掌握了开发的技能。“开发与研究并举”,全面发挥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的功能,“生活工艺”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平台。

(三)《生活工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是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了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是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将让孩子们走进市场,走近经营者,走进各种品牌,了解服装生产、销售流程,了解成本和利润,了解流行趋向,更了解了父母创业的艰辛,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是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中,进一步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实践,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发,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我们坚信,我校的特色发展之路,会越走越好,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树立特色品牌意识,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地、个性化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