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把准教师专业成长的视角

时间:2016/6/20
《教师专业成长》是华南师大刘良华教授的一本教育讲演录。近年刘教授倡导的“教育叙事研究”、“身体教育学”、“教育现象学”,全融入这一本著述,昭彰着:在这刘教授的三分地盘,已由得读者作主。
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摆在“前面”的东西,如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常规性工作,往往是天天做的事,却很可能不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重要的东西。
什么叫“老当益壮”?中医啊!
什么叫“老态龙钟”?教师啊!
教师专业成长,让人担忧。这绝对不是诸者心态不正常,见老教师长叹短叹,两极分化实为严重和不均。或许从教三十年,或许四十年,近乎九点九成以上的老教师是老夫子,不学无术,时常还倚老卖老。只有微少的老教师精神饱满,精力充沛,拥有丰厚的专业素养,与其交往给人上进心。
教师有精湛的专业素养,必有幸福的教师人生。读此书,方才让我明白多年为果的“同学差别现象”,真正原因,在于很多教师已在踏上工作岗位那时,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因他们缺少“主动精神”。“主动精神”是教师人格中最重要的品格,在多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命运。
21世纪的教师,是没有理由让自己碌碌无为一生的。成就教师专业成长,读书、学习、进修等,往往能成就教师人生,只不过这些无不是日常工作之后,需要教师们计上心来的事,不易被人提起而多遗忘。难怪有人感慨:“在100名教师中难找到一位读书的人,1000名中也难找一位嗜书如命的人。”促进自我的专业成长,由生涩到成熟,必须得扬鞭自策才行。
教师专业成长,是本能的问题,是依靠本能求得自身发展的问题,时不待我。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中,除了兢兢业业,还应该时不时在自己的成长期中,接受《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建议,为自己去播上几粒种。种豆才得豆,种瓜才得瓜。
备课、教学、管理学生,其实在这的“后面”,还有很多的东西,如课程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都很难进入人的视野。对于促进教师成长来说,“后面”的可能是关键性的东西。
众多教师,多因日常工作量沉重,工序繁琐,加上杂事劳累,麻木了,俨然敲钟的和尚。备课,抄教案,上课教材等于教学内容,管理学生简单应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人,更是数不尽数。几乎忘记自己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是一个有力量的人,是一个有血性的人。
如何提升课程智慧?吃透教材、补充教材、更新教材。可这此做起来,并不是容易的事。吃透教材,如若现有的教材都没有弄明白,怎能抛弃教材,另起炉灶?补充教材,比较保守的做法是:以“加法”的态度对待教材。把课本变薄或者变厚,把课本变成“我的”,带上我个人的智慧,补充相关的资源进去,方才彰显课程智慧。如上海复旦大学附中黄玉峰老师的“反叛”,源于他不容忍没有个性的教材,他总在努力将教材变得有他自己个人的精神痕迹。更新教材不仅仅是做加法,首先要做的就是“减法”。这些投入教学之外的备课行为,几乎是自找苦吃的事,教师没有强烈的开拓进取之心,又怎能获得此智慧呢?
如何提升教学智慧?课堂行为智慧,即一堂好的课的基本要素:传道、授业、解惑。好课总是让学生有一种感觉:他被你的感染――一种精神力量的感染。做老师的人一生都在备课。他一生都在寻找、开发、利用相关的课程资源。一个好的老师,他的经历,他看到的,听到的,不断地被转化为上课的内容,上课时所讲知识比较丰富,这个丰富不是杂多、杂乱,让学生感觉到有足够的信息量。如若我们总为了一堂好课上下求索,何须惊恐迟到?
如何提升管理智慧?多体现于民主管理、管理技巧、教师威信这三个要素之中。难得深入浅出的解释,更易于人们践行。如,什么是民主?就是尊重学生。遇到什么事情,与学生商量,这就是民主。什么叫管理?就是交往,就是交往的技巧,班主任的使命,就是让孩子有自信。什么叫自信?就是说,相信在这个集体里面,自己说的话有人听……
作为教师,专业智慧神圣并不神秘,人人可拥有。为拥有专业大智慧而来吧,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光立足于脚下的工作,还得放眼人类教育事业的视野;虽然众人在简单处事,可你得独醒并担当起教好书育好人的责任。
提及教师专业成长,处在“外面”的人格魅力,很难进入人们的视野,但这可能是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最关键性的东西。
一位教师能在人群中留有“优秀教师”的口碑,无疑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誉。用专业智慧给学生教化,拥有高尚的人格魅力秉性给学生教养,才可能赢得如此殊荣。
通过读书,让我知道人格魅力并不是抽象的,近乎直观的彰显于对待工作、同志、学生的具体工作中,要么折射出一种主动精神,要么就是对待教育事业的一种乐观心态。一个富有高尚人格的教师,不能少有主动精神,更不能少有乐观心态。因为拥有主动精神和乐观心态的人,有一显著的特点,这样的人总会用自己的强大去拯救弱小,用自己的智慧去换醒沉睡的人们,用的行动和话语中的激情给人感染,从而赢得认可和尊重。
我与教授同心,依旧认为高尚的人格魅力,无不是教育的希望。一个人要是在他的一生中没有遇到过几个好老师,他这一生基本上就没有希望了,这样的人一生要是从来就没有遇到过任何一个好老师,他进入社会之后,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危险。成为好老师,这几乎是所有人类的福音,我们必须为这目标奋斗终身。
教授的坚持,也是我的坚持:所谓的好老师,就是能够让他的学生莫名其妙地兴奋整整一天的人;所谓的坏老师,就是每隔一段时间,总是让他的学生莫名其妙地痛苦整整一天的人。就当一位好老师而来吧,锻造出“人不知而不愠”的修养,少有对待困难喋喋不休地抱怨,永远富有主动精神……
教师的行动研究,多是处于教师职业“台面内”的东西,在最深刻的意义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不是在什么时候都能把它摆上“台面”。
教师改变自己的行动,就是行动研究。教师的行动研究,不能束缚于以有经验,只有超越经验,否则就不叫研究。这就要求我们成为一个喜欢读书的老师,成为一个总有教育行动的老师,成为一个有生活情趣的老师……
一个喜欢读书的老师,更有可能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教师阅读导致教师行动,这是在专业成长中已经证明的捷径。可惜,现在老师们很少学习。老师一直在建议学生学习,可是忘记了:教师自己也要学习。真正能带着学生读书的,是那些自己有阅读习惯的教师。更重要的是,因为有那些有阅读习惯有学习习惯的教师,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行动,才有可能进入行动研究的状态。
教师参与,改进思路,系统思考,公开发表……如教师自发的写教学反思,坚持写教学日记,借助网络开博客等,这些在今天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已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不是任何人可以强加于人的东西,只有教师自发的行动起来,才可能将才华于行动研究显露出来,服务于教育。
行动研究,见证教师的成长。为使自己的生活在自己的作品(上好一堂课,有一个好学生,今天把一件事做成等)中,我们必须学会去行动,在影响教师专业成长前面的、后面的、外面的、台面等处,全面出击,才不会给自己成长的空间留下空白,不给人生留下虚度的遗憾和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