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提升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时间:2014/1/2

  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能够支撑学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种竞争优势。一所学校要办成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为家长提供优质服务、为社会培养优质人才的名校,必须不断提升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那么,如何提升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呢?

  一、提升思想力——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校精神。

  学校发展的关键在人,而决定人行为的是思想和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

(一)确立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学校的发展必须由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来引领。在实施“教研赛考评”工程中,我校领导对如何办好四中从领导班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其中包括逐步建立起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科学规范的约束机制,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氛围、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公平原则下的竞争氛围等。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抓住机遇、通过创造性工作使四中走向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提出了将四中办成“依法治校、民主办学、科研兴校”的示范校。

(二)将办学指导思想内化为教师精神,外显为教师行为。为将办学指导思想切实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之中,学校领导首先把强化师生成功意识作为了学校工作的着重点,以“强化信念,播种成功”为核心,确立了“强调客观不是四中人的作风、有所作为才是四中人的追求”的信条,提高了四中人“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的良好心理素质。同时,学校还通过举办专题报告会、主题演讲会等多种形式,使教师的思想意识发生了根本转变,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将办学指导思想转化为了老师们的共识,逐步形成了以“自强、敬业、奉献、合作、创新”为核心的四中精神,为市四中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社会在进步,观念在改变。随着学校的发展,会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升思想力也不能以逸待劳,要常做常新,与时俱进。比如说:我校教师的教龄大都在八年左右,正如李海林校长的所说,已经进入了教师生涯的高原期,开始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如何通过提升思想力使之尽快突破高原期进入成熟期,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恳请各位专家同行予以帮助。

   二、提升文化力——潜移默化励人志。

  金钱有吸引力,事业有凝聚力,文化有持久力。教育部[2006]5号文件明确提出:“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

(一)通过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形成处处有文化,时时受教育的校园环境。

  橱窗文化:在校园内增设两面文化墙,橱窗中内容丰富,如:(1)校长寄语:每一位家长都是上帝,要努力让每一位家长满意;每一位学生都是天使,要努力教好每一位学生。(2)教师准则:童心母爱—是四中教师的“爱心”;相信人人有才,相信人人成才—是四中教师的“真心”;对学校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就是对未来负责—是四中教师的“忠心”;让学生在激励中成长,让学生在赏识中成功—是四中教师的“诚心”。

  建筑物文化:校园小路分别命名为自信路、自强路,宿舍前花园命名为宏志园,长廊命名为励志廊,以激励学生自信、自强、成功;教学楼叫育才楼,让学生感到每个人都是人才;体育场叫自强场,盼望同学们自立自强,壮体魄,砺意志。

  餐厅文化:在餐厅内悬挂醒目的标语,如:碗中一粒饭,父母几多汗;水,难舍最后一滴;粮,勿丢最后一粒;挤挤挤,挤掉了同学友谊,让让让,让来了校园文明。

  通过句句含哲理、字字寓智慧、条条激励人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使人一进入学校就被一种浓浓的校园激励文化所感染,真正达到了一草一木见精神,时时处处都育人,每面墙壁会说话,每个景点育人心的境界。

(二)通过制度文化建设,使制度从文本走向文化,成为引导人、服务人、发展人的工具。

  市四中一直重视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先后三次修订《市四中规章制度汇编》,出台了《濮阳市第四中学名师(名班主任)评选及奖励办法》等,建立健全了教师、学生民主管理制度,形成了“凡事有准则,凡事有负责,凡事有程序,凡事有检查,凡事有结果,凡事有反馈”的管理制度文化。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弘扬了人文精神,起到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鼓舞人、激励人、教育人的作用,师生得以在心情舒畅、民主自由、尊重个性的环境中工作和学习,达到了学校管理的高境界。

(三)通过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为教师建立精神家园。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使教师具有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一种对教育事业虔诚而执著的情怀。为此,市四中先后编印了四中教师必读1-6卷,并不断向教职工推荐优秀书目,如《不做教师匠》等,从思想上构建了教师的精神家园,促使教师不断超越自我。

 (四)抓住三大要点,建设课改文化。

  新课程的改革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观念的改革,一种文化的改革。在这种崭新的文化背景下,市四中紧紧抓住德育创新、校本教研、科学评价三大要点的改革,形成了独特的课改文化。

  1、实施立体育人工程,积极推进德育创新。 学校以各年级学生心理、生理、思想品德发展特点为依托,详细制定了各年级德育工作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管理体系,整体构建了德育创新工程的新模式,切实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自觉性。

   2、立足校本教研,优化教学过程。市四中创造性实施了“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和教案书写问题化,并将老师和学生在课改中的收获、感悟、困惑收集起来汇编成《足迹》、《里程》、《驿站》三本校本教研专辑。

  3、改革学生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认为教育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比较”,更重要的是“发现”、“诊断”、“改进”和“提高”。为此,我们建立了以学生个体基础为起点,面向他们学习、生活各方面的个性化教育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不仅促进了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更能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起到了用特长带全面发展,用评价激励前进的信心,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健康发展的作用。

  在建设课改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惑,比如说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教师有一部分在课改中不能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甚至对新的课堂模式感到困惑和迷茫。如何深挖这部分教师身上的潜力,继续发挥他们在新课改中的引领作用,是我们下一步必须解决的问题。

   文化力提升,需要有一个过程,需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而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品牌,一种象征。

   三、提升学习力——保持永不衰竭的活力。

  最富有竞争力的学校是学习型学校。学校只有成为学习型组织,才能拓展学校的潜能,使学校的竞争力更充分地展现。

(一)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学校有大目标,个人有小目标,大小目标方向协调一致,才能使师生都能努力学习、不断超越,主动而真诚地投入。

(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事学习;学习不再是为了积累,而是为了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学习是对教师最高的奖励,是教师最大的福利。

  (三)设立“首席学习官”。这个职位不是学校的行政领导,而是有思想、爱学、善学、勤学、会学、知识广博、多才多艺的教师。通过“首席学习官”的引领,将有共同志趣的老师组织在一起,成立各类研究小组或工作室。

  (四)建立健全学习制度。按照学习型组织的要求,建立健全学习引发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适应个体又适应团体的学习活动,使每个人都能主动地学习,使工作学习化,学习研究化。

  (五)为教师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要求教师多写,写学习的体会,写教育教学的困惑,写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写教学的改进措施,写使用新教材的感受,写运用新理念的收获等。学校通过教师论坛、“亮点展示”等各种学习交流活动,为教师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让教师有写的欲望,有写的内容,更有写的收获。

   在提升学习力的探索中,我们也遇到过障碍,比如经过一段时间后,感觉效果不明显,于是有的人怀疑了,动摇了,有的人陷于困惑,热情之火开始熄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用实践证明:提升学习力带来的好处是潜移默化的,它的实效好比是一剂“中药”,慢效却治本,需要长期的调养才能发生变化,从而让学习之火在四中越燃越旺。

   实践证明,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由以思想力为基础、以文化力为核心、以学习力为着力点的“三力”所构成的。 只有坚定不移地提升思想力、文化力、学习力,才能使学校的办学理念更先进,发展思路更清晰,校本特色更分明,社会形象更突出,才能够最终形成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使学校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