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公正与公平是构建教育和谐的基础
时间:2015/3/31
一、教师的公正公平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
教师以公正公平之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快乐成长,这是实现师生和谐关系的根本。在协调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矛盾时,教师要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不厚此薄彼,以真情相待。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训练时,按照座位次序提问学生。当轮到一个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时,却跳过去提问下一个学生,结果令这个学生情绪低落,认为受到了教师不公平的对待,严重挫伤了这个学生的自尊心。教师的公正公平是教师人格风范的体现,也是学生对教师信任与尊重的前提。面对个性特点、才能品质各不相同的学生,面对教育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师与生、生与生等各种矛盾,教师要公正公平,妥善、理性地化解矛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二、教师的公正公平是培养学生公正公平品质的基点
为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必须致力于塑造自己的高尚人格。要照亮别人,自己身上必须要有光明,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的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劳动,教师公正公平的品格对学生将起到良好的教育示范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公正公平的形成。教师公正公平的言行能创造一种教育公正公平的合理性,为他们成长为具有公正公平品质的公民奠定优良的基础。反之,教师的偏私与不公,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公正公平感,造成感情的压抑和心理的不平衡,挫伤学生的上进心,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对学校教育的信任、对社会的信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教师的公正公平就不可能有受教育者公正公平观念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没有教育关系的公正公平,就难有学生公正公平品质和社会公正公平的形成。
三、教师的公正公平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
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最终体现为学生学业成就和教育质量的平等,让受教育者人人“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三条明确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教师的公正公平是激励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曾有这样一个例子:大画家艾默丽初学美术时并不出色,在一次作品展上,许多学生指着她那幅除了横竖道道之外再也看不到别的东西的“画“大笑,艾默丽羞得头都不敢抬。这时,美术教师指着她的画向学生们介绍说:“老师数过了,艾默丽的画总共用了24种颜色,这一点在全班是最出色的。”艾默丽后来成为杰出抽象派画家。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用欣赏公平的方式和关爱激励的语言使所有学生都享有平等的有效的教育机会与权利,取得符合学生个性、智力、能力特点和水平的学习成果,为他们未来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公正公平呢?
一、对学生的赏罚要公正公平
教师对学生赏罚必须以教育为前提,在施教中必须做到赏罚有据、赏罚有度、赏罚有节,公平合理。赏,一定要给予积极上进表现突出的学生;罚,一定要施加于有过错的学生,并且要符合教育行政法规的规定,不能随心所欲。所谓赏罚公平,是指教师在赏罚学生的问题上,绝不能为个人的爱情亲疏所干扰,不管是赏还是罚都要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不能个人说了算,这样才称得上赏罚公平。
二、处理各种矛盾要公正公平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或与同学,或与教师、学校,或与社会各方面,偶尔产生矛盾,甚至发生冲突是在难免的。教师在处理涉及学生的问题的时候,必须主持公道,调查研究,分析原因,要做到“公平如秤”,不偏袒一方、责难一方,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心悦诚服。
三、评价学生要公正公平
教育公平不仅仅限于在成绩面前一律平等对待的公正,而是更注重以追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的实质公正。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在体现教师对学生尊重和关爱的基础上,要通过发展的、综合的、公平的评价手段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提高,从而达到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
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实质性体现。教师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创造出广阔的发展空间,构建教育和谐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