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教师成长的起点
时间:2015/4/4
何以使教师走到如此困境的地步?笔者以为,除了实现和客观因素以外,主要原因还在于教师自身。大多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一直都停留在自我行为意识的狭隘天地里,一直都以思维惯性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缺乏必要的批判意识和反思理念。很少去静心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很少静下心来去读书和学习。因此上,也就越教越困,越教越迷惘。
教师应该成为自觉的反思者,能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自觉的进行批判和再认识。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不断进行反思,从而改善自己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价值取向。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义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没有反思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智慧,最多也只能是肤浅的教学技能。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才=经验+反思。因此上说,新时期的教师除了具备专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前瞻的教育视野,敏感洞察能力和问题意识,过硬的教育研究能力。
新时期的教师,不能仅仅只是去疲于应付各种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而应该成为自觉的反思者,自我的发展者。但在现中,绝大部分老师都在觉不自觉中扮演了一个疲于应付者的角色,过着机械、呆板、单调的教育教学生活。时间一长,便形成一种相对坚固的内心堡垒,安于现状,拒绝改变,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形成了一种吃老本,走老路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惯性。
所以,教师要改变自己的现状,改变自己的执教生涯,还得从反思自我开始。把反思、学习、实践作为自身发展的动力,职业幸福的源泉。跳出自我的思想禁锢和思维模式,客观的批判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教育思想。
教育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过程,也是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改善、完善和修补的过程。在反思中,应该立足于课堂,立足于班级、立足于实际工作。以足问题为牵引,着力去思考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贪多,不求大,一个小问题就是一个教育的堡垒,攻克它,你就向前走了一步。
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专业化发展的起点和立足点。具有反思意识的教师能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从而产生主动的问题意识和思考意识,从而有效地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无反思不教育。没有反思,教师就不会有自觉、自省和顿悟,更不会有创新的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没有反思,教师就无法摆脱自身的惰性和职业的倦怠,陷入到职业倦怠的沼泽地无法自拨。没有反思,教师就无法寻找到精神突围的出口,专业发展的路径。
反思是一个自觉、自省、自悟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师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是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在教育教学反思过程中,通过教育叙事、案例分析、教育随笔,教学设计,交流报告,教育日记,论文撰写等方式把思考、感悟和启迪定格为文字,固化成自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主张,让思想在反思过程中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