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山东黛溪中学的教学管理模式

时间:2014/1/2

从小学到大学,每个班每学科只有一个科代表,这是常识。科代表一般都是班内该学科学习最好的学生,当某个学生说“我是某学科的科代表”时,别人就会刮目相看,认为他(她)在这一学科成绩最好。然而,山东省邹平县黛溪中学却完全颠覆了这一常识,让班内每一个学生都担任一个学科的科代表。他们按照合作学习的原理,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每个班的学生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即自然组),每个组员分别担任小组内某一门学科的科代表。也就是说,每一个班的每一学科都有6个科代表。同时,科任教师也发生了变化,给每位教师加了个“主任”的头衔。与原来的科任教师不同的是,“科主任”在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同时,要负责所教班级本学科科代表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如果一位教师教两个平行班,就有12个科代表,科主任就要对这12个科代表进行思想引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在这样一种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师生都有了新的身份,即“科主任”和“科代表”,从而也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从一科一个科代表到6个科代表,从任课教师到科主任,这不是一种简单的名称变化,而是一种全员管理的新理念。
  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

  我曾经向黛溪中学的张志刚校长提过一个问题:好学生一般说来科科成绩都好,担任哪一科的科代表都没有问题。而后进学生一般说来科科成绩都差,你让他担任哪一科的科代表呢?张校长认为,初中学生的发展潜力很大,即使暂时成绩不好,只要对其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他是会努力学习,会成为一个优秀学生的。在黛溪中学,让每个学生担任科代表,已经超出了我们通常理解的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当科代表的常识了。班里所谓的后进生,不是智力差,而是责任心差、自信心差,他们往往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如果老师和同学们觉得他是差生,他自己往往也会认为自己真的很差,没有希望了,也就破罐子破摔,不再努力了。而当科代表,可以唤起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他会重新评价自己,会用加倍的努力来珍惜这份信任,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胜任这份工作。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唤起人的责任心,激发人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当科代表,可以使其从被管理者转向管理者。为了管好别人,首先就要管好自己;如果每个人都能管好自己,教师管理学生的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科代表的工作也不再是单纯的收发作业,而是课前要参与教师的备课,组织小组成员依据学案进行预习;课上要帮助教师组织教学,引导小组成员学好本学科的内容;课后要对学困生进行帮扶,将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及时向科主任反馈。

  学校对科代表的评价也不单单是看其本人的学习成绩,而要根据科代表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以及自然组的相应学科成绩,来评定科代表的工作,优秀科代表将受到表彰奖励。

  教师——既是科任教师又是小班主任

  一般说来,科任教师只管教学,管理学生是班主任的事,有的科任教师一旦发现学生不好好学习就向班主任告状,埋怨班主任没有管好学生。因此,在学校最累的是班主任,有的学校一再提高班主任的补贴,很多教师还是不愿意干。科任教师一方面不愿“多管闲事”,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另一方面也怕“越权”,抢了班主任的“活儿”。能否把教书和育人真正结合起来,让每一位教师都分担班主任的压力,做到全员育人?黛溪中学找到了一条比较好的途径。根据新的管理模式,每位任课教师都担任科主任,科主任既是全班学生的科任老师,又是自己所教学科科代表的“小班主任”。科主任的职责是认真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并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注重德育渗透;同时,对科代表的成长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帮助引导。具体地说,科主任除了引导自己的科代表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防止不良行为发生外,更主要的是负责对科代表进行学习方法、心理健康、为人处事等方面的指导。

  为了确保科主任履行职责,实现育人的整体目标,黛溪中学制订了一系列管理制度。

  档案制度。科主任要为每位科代表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科代表的成长轨迹。内容包括:科代表的家庭背景信息、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每月的表现、每次考试的成绩记录及分析。学校为科主任建立了工作业绩档案,主要内容有科主任与科代表的互动情况记录、科主任负责的科代表的日常规范、学业进步、品德修养量化记录,学生、班主任、家长对科主任的评价情况,科主任的育人案例、教育反思等。

  师生交流制度。这一制度强调科主任与科代表的互动交流,要求科主任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地与科代表进行谈心交流,对其成长进行指导;科代表在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困惑,也可以及时向科主任请教或寻求帮助。德育处专门为科主任设计了谈心日记本,取名为《心灵握手》,其中包括学生小档案、谈心内容、跟踪观察等栏目。

  班教导会制度。班主任定期组织本班的科主任召开班教导会,互相沟通,共享信息,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讨导育措施。同时,学校也将班教导会作为提高科主任育人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家长联系制度。学校要求科主任定期进行家访,并及时利用电话、互联网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学校每月一次的家长会,除了学校安排的讲座和以班为单位的家长会外,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由科主任组织本学科科代表的家长召开小型家长会。

  对科主任的评估,学校实行“科主任、科代表捆绑式考核”。德育处、教导处将科主任所指导的科代表的综合素质(包括科代表的品行、生活、心理及其各科学习总成绩等)、学科教学成绩(指包括科代表在内的所有学生的该科学习成绩),一起纳入科主任的业绩评价,并纳入结构工资指标。

  评价——变竞争评价为达标评价

  现在大多数学校评选三好学生和优秀小组都是按照一定的比例选取,这属于竞争性的评价(或淘汰性评价),即使都努力也要淘汰一大部分,如同运动场上的竞技一样,为了自己争第一就要想办法把别人压下去。这样的评选办法往往造成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明争暗斗,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提倡发展性评价,倡导评价不仅要评出个你高我低来,更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黛溪中学变竞争性评价为达标评价,根据学校制订的各类目标,每月对学生进行一次达标验收,小组内如果每个学生都能达标,这个小组就是优秀小组;如果全班学生都达标,全班六个小组都是优秀小组。

  为了鼓励学生达标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黛溪中学每月都组织一次“有奖游学”活动,如组织学生考察黄河、到省科技馆参观学习、到济南考察李清照纪念祠、到老年公寓访问和做义工等。学生们都很愿意参加这些活动,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只有被评上优秀小组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游学活动。如果组内一个学生不达标,这个小组也不能参加。这种捆绑式评价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不但自己要好,还要帮助别人也好。为了保证本小组被评上优秀小组,小组内的同学就要认真分析成员的状况,对那些有可能影响小组成绩的学生早帮助。如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为了不影响组内的成绩,小组长就安排一个成绩好的学生专门帮助他,务必保证考试及格。有的教师说:“学生管学生,一管一个灵”。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有的班一个学期下来,没有一个学生打架,没有一个学生考试不及格。从合作学习延伸到合作管理,黛溪中学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全员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