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校长要有课程意识

时间:2015/4/4

多年来,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中,本地的各中小学通过开展系列化的德育教育活动,注重了德育课程建设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初步构建起了具有各自特色的活动育人课程体系。近期,为进一步突出实践育人和活动育人,本地教育部门又制定了专门的活动育人课程实施方案,对今后学校如何加强活动育人课程建设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但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笔者发现,许多学校仍然停留在为活动而开展活动上。学校留存和管理的,只是活动过程材料的积累,远没有上升到课程高度,因而更达不到课程建设的要求,也不会起到活动育人课程的教学效果。校长是学校课程开发的主管者和组织者,要加强好学校的活动育人课程管理,校长首先要有课程意识。

1、校长要有清晰的课程理念。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10余年的时间,但部分校长的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对课程概念存在着片面认识,总把课程概念理解为狭义的文化课程,仅指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安排。其实,现在的课程概念更为广泛,凡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一般说来,课程即教材,课程内容首先理所当然地应当是我们上课所用的教材;课程即活动,杜威认为“课程最大流弊是与儿童生活不相沟通,学科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点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即通过研究成人的活动,识别各种社会需要,把它们转化成课程目标,再进一步把这些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活动;课程即经验,在泰勒看来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而学习经验是指学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因此,课程既包括文化课程,也包括活动课程、实践课程、隐性课程。文化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活动课程包括阳光体育、大型活动、兴趣小组等,实践课程包括社会调查、学生会、团委等学生团体组织的自主活动、综合实践活动,隐性课程包括除了上述三类课程,也包括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资源、环境、学校的文化建设、家校社会一体化等内容。

2、校长要注重课程开发与活动的结合。学生的德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课程资料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部分。因此,校长要引导教师从课程设计与管理的角度来设计好每一项德育教育活动。现在的学科课程都有课程标准,基本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基本内容、实施建议、课程评价等内容。例如,我们现在学校设计的节日教育活动,就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引导师生在每一个节日开展怎样的具体活动,而是要上升到课程管理的高度,学校要统筹计划好学校开展节日课程教育的目标、设计好节日课程的基本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设计好每个节日活动的评价环节等,在这个课程设计的方案引导下,组织师生开展好整个教育活动过程,才能发挥其课程教育的真正的作用。

3、校长要注重开发本地的课程教育资源。校长要有课程资源的新意识。在积极提倡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今天,最重要的是校长要树立起新的课程资源开发观,培养教师逐渐形成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其次,校长要有一双敏锐的慧眼,善于指导教师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可利用的资源。这是教师拥有课程资源意识职业习惯的表现,也是心中装着学生、思考课堂教学,用智慧和创造丰富课堂资源的表现。再其次,校长要有一双勤劳的巧手。引导师生从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用品和废旧物品作为课程资源,如引导师生勤于动手,巧妙构思,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出适用的实验装置等。

总之,课程开发与课程管理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校长应强化课程意识,树立起全新的课程教育观,引导师生积极从具体的德育教育活动中开发好校本课程,从而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