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网上阅读了一篇“让学习成为内在需求”的文章。读后让我受益不少。学习他人,指导工作,借鉴方法,走向成功是我对学习他人的想法,也是指导自己如何帮助教师成长值得借鉴的地方。那么那些方法能够帮助教师更快地由新手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发展呢?
如下的方法值得学习与借鉴:
一、为教师发展制定目标,用培训促进目标有效落实
培训是最大的福利,也是教师快速成长的助推器。学校发展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发展的关键在于学校领导的引导和有效措施的推进。
黑龙江省佳木斯光复小学教师苑文丽之所以成长快,首先在于学校校长有规划和目标:把学校办成教师的人才学院。这一目标的确定说明了校长发展学校的远大目光。为了确保学校成为教师的人才学院,学校实施了“教师发展阶梯工程”——青蓝工程、培优工程、优师工程和名师工程。这项工程使每位教师都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通过每年200学时的培训获得专业发展,从经验型教师走向研究型和专家型教师。
明确的目标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教师不断进步的阶梯。学校校长如是说,在每一年度开始,学校都要求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发展目标,放在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袋的首页,并由学校领导协同完成。“每个年末,教师成长档案袋中厚厚的材料就成了教师成长的足迹和见证。”
为了促进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帮助教师设立一步步的成长目标和阶梯,并对教师进行愿景激励。学校将教师的个人愿景和学校的愿景整合在一起,将学校的工作目标分散到教师中去,和教师的工作目标整合起来,同时帮助教师修订自己的目标,让每个教师每年都有切合自己的工作和发展目标,一步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
这些举措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发展,提高了教师的学习积极性,消减了原来普遍存在的“高原现象”和职业倦怠。甚至一些老教师也发出了“我得快点跑,要么就被年轻教师拉下了”的感叹,他们在培训中感到了压力,开始了新的学习和提升。
为了将这些目标早日实现,学校为教师提供各种资源和机会,聘请专家为教师做讲座,让教师站得高,看得远,在更高层面进行教育教学。
“越参加高层次的培训,就越感觉自己的底蕴不够,这激励我比以前更爱学习,也更有动力和方向。”王盛青说,她学会了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现在已经养成每天晚上看书的习惯,对自己的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今年纪轻轻的王盛青正在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成为佳木斯的名师,先后在黑龙江省语文素养大赛中夺冠,并作为省里唯一选手代表,参加全国第三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并获得一等奖。
学校还对教师进行心理培训,2006年全校近100位教师获得“心理健康辅导员”资格。副校长韩丽英说,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引领者,还应该是学生的心理陪护者,帮助学生获得健康的心理。2010年6月,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卓越教师情商领导力”的心理团体辅导,教师们在游戏中感悟团队的力量和集体的凝聚力,并把这种团队游戏辅导的方式用在学生身上,开展“关于小学生团体心理游戏内容与实践的研究”。
为了进一步激励教师成长,学校还开展各种能力竞赛,表彰竞赛中成绩突出的团队和教师,促进教师的学习与提高。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面向全校的大型赛课活动。所有教师都是这些活动的参与者,并充当培训者与被培训者的双重角色,通过备课、上课、磨课、评课等活动,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这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提高成为一种渴求,不仅让不同层次的教师有所提升,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集体凝聚力。”校长说,教师的“智慧得到启迪,潜能得到开发,生命得到壮大”。近几年,光复小学的教师在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教师素养大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二、在研究中提高 ——“教中研,研中教”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最佳途径
“只教学不研究是浮浅的,只研究不教学是空洞的。教研工作是任何一所学校都不能忽视的。”校长说,光复小学的教师培训注重让教师在“教中研,研中教”。
学校每周一下午四点至五点为集体教研时间。全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每次研讨事先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将大家的思考凝聚在一点,每一位教师有备而来,相互交换意见,讨论研究。
同时,学校的中层领导要深入到自己的责任区,与教师一同教研,让教师们感到有“主心骨”,同时也给她们带来无形的压力。嵇鸿说,“这样相互促进,整个学校内没有不思考教学的人,教学研究把每一个人带到了高效、理性的工作状态下。”
光复小学把科研引领看作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教师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的基础。学校承担了多项省、市级重大课题,每个课题有具体负责人,做到人员落实,研究落实,使课题研究全面开花,形成全校“人人参与课项研究,个个有主攻方向”的局面。每个课题学校都严格按照科研的程序去做,以此增强教师的课题研究的规范意识和实效意识,重视研究案例的积累,真正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学校每两周还举行一次“教师沙龙”。“教师沙龙”集交流信息、探讨课题、拓展思路、沟通感情、相互学习于一体,为教师提供个性展示与提升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参加,受到了教师的普遍欢迎,帮助和引领教师实现专业发展。
三、营造激励机制和良好环境 让学习成为教师的内在需求
教师的愉快成长得益于学校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自己的努力,还需要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把事情做好。在光复小学同事之间的感情非常好,因为她们都是从困难中走过来的。谁最需要成长,就让谁参加比赛,大家鼓励他帮助他支持他,这让很多年轻教师更加自信了。
在这样的氛围中,很多老师已经超越了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界限。在课后或下班后,乃至回到家里,他们还经常继续在网上研讨问题,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
很多人觉得教师平常就很辛苦,这样家校不分地工作,教师能受得了吗?“做你愿意做的事情就不觉得累,而是觉得很充实。因为可以获得心灵的成长,思想上的提升让人感觉最充实,而不是日常的忙忙碌碌。忙要忙对了,不能瞎忙。要做蜜蜂,不要做蚊子。”老师这样说到。
教师之所能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因为学校不是靠制度强迫教师学习,而是营造了一种激励机制和良好的环境。
学校积极为教师创设一种宽松的学术氛围,保护尊重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的职业信心,充分肯定和承认教师的研究成果,鼓励教师大胆创新。让教师自发地快乐地学习,学习已经成为教师的内在需求。
“外人看着辛苦,我们却自得其乐。”苑文丽这样说。“有我们这样的集体,才有这样的文化。一个人走得快,但大家一起才能走得远。”
是的,一所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好校长就是要引导教师的主动自觉地发展,只有实现教师的主动发展,才能实现学校的发展。这似乎成为了真理。我以为,很多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