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推进以生为本的自主教育 创建个性鲜明的特色学校

时间:2015/4/6

南京三校创建于1960年。现有教师75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小学高级教师74人),国家级优秀课教师4人,省级优秀课教师8人,市级优秀课教师10人。学生750人、班级24个。

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先进示范校;省级优秀家长学校,省级语言文字先进单位,省级优秀图书室,市级综合治理先进示范校,市级德育工作特色研究实验校,沈阳市教育学会先进学术团体,沈阳市德育实验基地,和平区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和谐德育研究与试验”先进实验校。在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和平区文化素质测试中一年成绩全区名列第三,六年五科成绩全区名列第四的好成绩。

一、基于办学理念,确立特色目标

学校的办学理念:“以生为本,自主发展,激发潜能,形成能力”。基于这样一种办学理念,经过学校领导班子与全体老师的不断学习、讨论,将特色目标定位于三个方面:

第一,服务于学生未来的学校。学校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南京三校要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养成良好人生习惯,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动力。学校要全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内外环境,激励学生走向更大的成功。要为学生提供一切能够展示天赋的舞台。为他们创设竞争、合作、交往、做人、学会学习、发展个性、张扬意识的一切可能。

第二,课堂充满灵性的学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课堂学习应该是充满灵性、充满激情,并充满理想的生活过程。这过程应该是穿行在现实与理想之中。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张扬学生的个性,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第三,学生自主发展的学校。把教育的主动权还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孩子们自我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效果是在情境感受中产生。因势利导的创设孩子们自我教育的情境,使孩子们在生长历程中“人人是自律之人,事事是成长之师,处处是育人之地,天天是快乐之时”。

第四,体验学习愉悦的学校。学校应该是学生最向往的地方,南京三校要成为学生童年生活的乐土,成长的摇篮。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的历程,需要积极的情感体验与生成的过程。也就是说,学校的教育,是使每个学生都享受教育带给他们的兴奋与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灵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尽情享受着童年生活带给他们的美好。激活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重视情境创设,形成自主氛围

南京三校把自主教育的学校文化是当做教育的灵魂。而校园的环境创设与布置、师生谈吐所反映的就是这样一种校园文化。它不仅是一种艺术环境的创设,还体现着自主教育与管理的有效引领和积极暗示,润物细无声的功能。这种文化迁移默化滋润着每一位师生。

一楼正厅孵化的雕塑。孵化”从小开始,从心开始”,蛋的皮已经破裂,一只带有生命的小生灵即将破壳而出……它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即将诞生的生命是小鸡,还是小鸭;是小鸟还是大雁;是天鹅还是凤凰;是……每每驻足观赏时,都会带给学生深思,给学生一种提示……

走廊里的暖气罩上是学生们对自主教育的感悟,这是在全校800名学生800条名言评选出来的,是孩子们自己的心灵感悟,每天都在传递着教育的启迪—“自主教育”与“有效引领”。

走廊的墙壁上,一侧是带有阳光般的笑脸和充满智慧的眼神的学生照片。走廊的另一侧是学生推荐的富有童趣和哲理的小故事。

四层走廊主题鲜明:一楼是习惯的总和—-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二至四楼依次体现的是:自主管理习惯,自主学习习惯,生活自理习惯的主题。

学校的课间还有一个动态的标致性的人文环境---“护导学生”,将“监督生”的监督、扣分职能与形式转变成保护、引领发现长处的职能。他们的任务主要是示范引领,积极暗示,其次是维护和疏导。

这样的一种校园文化发挥在着极其积极的约束作用、育人作用、传承作用、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创新教学模式,有灵性的学习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课堂学习充满了灵性、充满了激情。这过程穿行在现实与理想之中。让学生体验现实,感悟生活的真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他们尽情享受着童年生活带给他们的美好。学习策略核心是: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使课堂充满灵性、充满激情,并充满理想的生活过程,是学生主动的、自主的、个性张扬的、潜能释放的、自信的、心态积极的、合作的、竞争的、交往的、学科知识积累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智慧与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课堂。围绕培生自主发展的特色建设,构建了“三环节教学模式”。具体内容为:

目标定向——课前环节
学案完成于课前:完成课前学案(自己学会了什么)
问题生成于课前:生成讨论问题(遇到了哪些问题)
目标明确于课前:形成关注目标(提出学习思考题)

问题解决——课上环节
合作的课堂:以团队为最小的评价单位,进行汇报交流探究,促进了小组的全员的整体的均衡发展。有效地促进了“木桶”的“短板”日渐增高。
高效的课堂:把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贯穿课堂学习始终。学生自学会的不讲;小组交流会的不讲。
竞争的课堂:培养竞争意识,团队是最小的竞争单位。(设置)学生发言不用举手(环节),可以站起来就说。
成功的课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
无过错课堂:在回答问题时,即使回答不正确,也要找出和学生的闪光点给以鼓励,促使学生的心理倾向迅速迁移到下一次的努力之中。

效果检验--课后环节
自主的课后:留“以会为标准”的推荐性作业,会了就可以不写,减少学生大量的无效劳动。
负责的课后:每周五都要安排一次自我检测,以检验是否真的会了,培养从小就讲诚信,负责任的品质。
反思的课后:申请重考,满意为止。 申请要分,说明理由。
快乐的课后:培养了课上努力,课后轻松的学习理念,增加了学习中的快乐元素。

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使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的被动、单一方式被突破了。增加了独立先学、学生提问、小组合作学习、组际交流竞争、学生执教、情景表演、操作实验等多种方式。课堂气氛“热闹”而“有序”,常有“惊喜”,常有“顿悟”,师生距离拉近了,这种焕发着生命力的课堂景观,已经成为我校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样的学习方式,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培养了进取心、自信心,自尊心。培养了团队精神,合作、竞争意识,机遇意识,规则意识。课堂学习的过程,是知识与能力同长,智力与非智力同提高,这里能帮助学生获得一生有用的东西-自主学习与主动发展。

围绕着课堂自主教学的改革与突破,学校还不断加以拓展,如评价方面,学校推出了学生可以申请“要分”的创举。每个学生在期末考试时,如果对自己考试的分数觉得不十分满意,没有自己从平时成绩好,老师同学和家长都认为这个分数能代表他平时真实的学习水平。可以申请“要分”、也可以申请再考,直到满意为止。申请要分的前提是下个学期要保证达到自己所申请要分的实际水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不为分数左右,把每次考试都当作新起点,再确定一个新目标努力奋斗。这样一种方式的更深刻的内涵还在于:让学生,不惧怕考试,而是亲近考试,把考试作为学习的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始终站在发展的新的生长点上,最终生成学习态度上的自主性。

四、赢得学生心灵,自主化的管理

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在培养学生高度责任感的过程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把管理的主动权还给孩子。采取“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个性发展”的德育工作策略。为此,学校创设和开拓多种活动形式和参与空间让学生在充满尊重、民主、科学和艺术的氛围中,用心灵去感染心灵、赢得心灵,产生道德共鸣。在“爱、表扬、鼓励、理解、包容、引导”教育情境中,创造一个合乎人性的、宽松和谐的、健康向善的符合儿童生理、心理发育规律和需求的包括心理环境在内的育人环境,完成自我教育。

(一)开设德育校本课程。

通过学校德育校本教材《好习惯 好未来》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养成教育。教师凭本而训,学生有章可循,通过系列化的教育,让家长和孩子们意识到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一生的深远影响,清楚地知道小学生应该具备哪些良好的习惯,怎样培养自己的好习惯以及好习惯带给他们的收获。

(二)学生自主管理。

完善学校的自主管理体制,形成纵向的逐级管理和横向的团队竞争机制。

如果说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不教”,那么,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管”。所以,学校设法把班主任的“有为”解放成“无为”,而让学生从“无为”走向“有为”。老师不再关、卡、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绵羊”。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让孩子们成为自己的主人,集体的主人。

1.纵向分级管理:
德育处—全面负责学校德育策略的研究。
大队部—礼仪示导。开展好习惯伴我行活动。
班主任—德育策略直接实施者。
专职护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安全,和好习惯的养成、督导。
学生示导团—对各班的言行礼仪示范督导,每周在班长会议上反馈。
班长—班级的代表,落实班长会议的内容。
小队长—团结小队成员互帮互助,积极向上。

2.横向团队竞争:
在班级内最小竞争单位是小队,学校充分发挥小队长的作用调动全体队员的积极性,在学习习惯、行为规范、文明礼仪、卫生等方面展开小队竞争,每学期评选出明星小队。     
学校根据各班在好习惯养成方面的综合表现,期末要评出阳光班级。并综合班级情况评选优秀年组。学校要给优秀团队和奖励。

3.“好习惯伴我行”系列活动
学校以好伴我行系列活动为载体,培养懂事理、善学习、知感恩、会交往、有责任感的孩子。所有活动都在德育处和大队部的指导下,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孩子们在自信中找到努力的方向;通过有效的言行引领,让孩子们在成长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从活动的组织、编导、示范再到检查、评比、总结等,主要角色都是学生。
(1)每周一组织学生升旗仪式,设荣誉时刻。以不同的形式引领学生如何养成各种好习惯,培养好习惯、好品质。
(2)成立校园广播站,每周一下午校园广播讲好习惯的故事,品好习惯名言。
(3)每周三校礼仪小天使给各班进行礼仪培训,并制定出南京三校文明礼仪规范。礼仪小天使们给他们演示并互动。
(4)每周五校召开班长会议。让班长带动组长,组长带动组员。发掘每个人的潜能。
(5)定期召开校长小参谋会议,让这些孩子给学校的各个方面出谋划策,想出“金点子”。
(6)每周轮换校行为、礼仪示导生,让全校的学生都来体验、感悟示导生的示范,引导作用。同时记录下好的班级及个人,及时鼓励,表扬。给他们送去赞扬的掌声。
(7)每周五进行班会或反思会,总结一周学习、德育等方面的情况。在反思中前行。在前行中提升。
(8)为了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定期组织校环保小卫士活动。
(9)成立校园广播电视台。组织好学生记者、编辑、主持、策划人员。定期播报节目。从多方面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能力。(通过新闻早知道、我身边的好习惯等栏目引领学生。)
(10)举行演讲比赛等活动,全校参与,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上述活动中,学校注重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有效的言行引领使学生形成自我管理的良好的习惯,使学生在学校的生活集阳光,自信、灵性、快乐、健康、礼貌、懂事、责任于一体。

五、打造工作团队,提升能力素质

只有遵循教育规律,学校的教育改革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只有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的创新,才会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创建一个服务于学生未来、充满灵性、体验愉悦、自主发展的学校,学校首先注重了管理的“三化”与教师队伍的专业化。

(一)管理民主化,管理团队化,管理服务化

1.管理民主化
学校全面推行校长负责制,党支部、行政、教代会三位一体,党支部、行政、群团三线同向,校级、中层、年组三级同步的管理体系。实现规范办学,民主管理,校务公开、依法执教。学校领导服务意识普遍增强,善于协调,乐于合作。形成良好的工作秩序。

2.管理服务化
教师是教育的灵魂,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决定教育的成败。新的教师专业生活方式,是学校未来发展的趋势。“教师资本”全在“持续发展”。“而学校管理服务于校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有力保障。”学校突出把为教师的发展服务当作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

3. 管理团队化。
学校把团队作为评价的最小单位。主任是分管成员中的一份子,成为团队的核心和骨干,树立起“团队是我的责任”意识。这样一种管理理念与方式,实现了领导者角色的转变。即:由“考核者”—“引导者”---“带领者”—“责任者”的转变,激励和发挥了所有学校干部队伍的智慧和潜能。
 “这是我的责任”在大家心中逐渐形成习惯性认识与行为。最终出现了人人“独挡一面,各负其责” 的崭新局面,形成了管理队伍从学校管理的各处角度与层面,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服务,各项工作质量和效果明显攀升。

(二)强化校本教研,服务特色建设

自主教育的推进实施必须建立在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上,以思想引领行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构建起“以校长为引领,以教师为主体,以问题为起点,以研究为平台,以发展为目标”的校本教研策略,服务教师专业成长。逐步提升专业化教师团队。具体的做法是:理念先行,达成共识;校长先行,做好引领;主任先行,做好示范;骨干先行,快乐奉献;全员同行,共同成长。同时特别强调要把关注的点聚焦在课堂上,关注的线放在教师身上,关注的面放在学生身上。

学校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针对教师的管理学校建立了教师学习制度、研究制度、共享制度、反思制度。“让习惯服从制度,让制度成为习惯”。 校长亲自带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研讨。全体领导,全校班主任,全体英语教师,到凤城六中学习;全体领导,全校班主任,全体英语教师,与134中学实验“生本教育”领导教师研讨生本教育;还是校长带领老师,在中华剧场、在沈阳二中,在铁西勋望小学,浑南二小的学校的地参与生本教育研讨。课程改革的理念带来教师队伍中的头脑风暴,读书交流所营造书香氛围,典型课例引领形成教师智慧。

学校无论是观摩课、研讨课还是评优课,听课的老师都是“课堂观察员”,课前进行分工,承担专项观察的任务。学校对课堂观察员进行了专项培训,定期召开“自主教育研究课堂教学诊断活动”,从学生、教师、学习效果三个方面关注课堂上师生的发展,课后进行评论。评论的角度不但关注以往常规课堂评价的要素,更要求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基本思考方向,切入点新,切入点小,切入点实。

通过以上活动,新交流到我校的教师了解了自主教育的方式方法,全校教师提高了业务素质和专业理论水平,同时使大家坚定地走上了自主教育特色的研究与创建之路。

六、特色初现见端倪,引来各方好评

学校自主教育培养了学生们的:进取心、自信心,保护了学生们的自尊心。从小就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竞争意识,机遇意识,还有规则意识。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学生说:我们在这种教育方式的引导下,明白了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因此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互相争着学,比着学,抢着学,学习成绩还会落后吗?毕业的学生走出南京三校后,在给学校的来信中说:“初中的学习很紧张,因为有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才使自己轻松的面对各科的学习,基础决定未来,感谢小学老师给我培养的好习惯!”

自主教育也促进教师转变了管理方式,把管理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极大地发挥了小队的力量。通过“自主管理” 的方式得管理学生,也打造了一支务实创新的教师团队。朱艳老师在全国教学大奖赛中获得特等奖的殊荣。

学校形成鲜明的自主教育办学特色,自主管理的德育特色,步入了科学、创新、健康发展的轨道。王铁校长在第七届全国教育家大会上,将学校“自主教育”办学特色作交流,在相关评选活动加被评为全国优秀校长。

自主教育也有效影响了家长与社区。家长说,通过学校的引导,找到了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把教孩子做人、做事放在首位,配合学校做好自主教育工作。周边群众评价说:南京三的孩子们没有乱扔垃圾的,而且见到杂物能主动捡起。

自主教育也得到专家同行的肯定。市教育研究室的领导评价说:“小组合作是主线,激励竞争作主旋,敢想、敢说、大胆做,我的课堂我作主!这是南京三校课堂教学的别样风景”。来自齐齐哈尔干训部的领导:南京三孩子们亲切、友好、热情。没有老师的看管,孩子们都能自觉遵守纪律

2009年平区教师学校校长携全体教研员次来到我校,对我校的自主教育活动进行了跟踪调研;和平区小学教研室“走进南京三校”:和平区小学教研室及各校的校长主任共同走进南京三校,分享了学校自主教育研究的经验和成果;

媒体普遍关注。光明日报主任记者亲临我校,走进课堂。中国教师报的记者,辽宁日报的记者,沈阳日报,辽沈晚报,沈阳晚报,时代商报,辽宁广播电台,辽宁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分别对我校自主教育特色研究与建设给予了关注和报道。

“以生为本的自主教育”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南京三校将在广泛吸收与借鉴国内优秀实践与认识成果的基础上,发挥南京三校的优势,用深入的的思考与实践,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自主教育之路,使学校“以生为本的自主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后记:

在沈阳市特色学校评估检查活动中走近了这所学校,发现有许多朴实、有效、带有创新性而又符合教育发展方向的具体想法与实际措施,但多处于“珍珠”状态(诸多感受见本博主《“蚌”、“珍珠”、“项链”和“珠宝商”——教师在教育科研中要善于提炼》一文)。与校长多次交流后尝试将“珍珠”转换为“项链”。感受: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实践中可贵的东西很多,但常常表现出缺乏必要的总结、提炼与升华能力。这项能力如何提高,我觉得一是大家要重视。二是要有教研与科研部门给予具体的指导。三是校长、教师们要有意识的去“修炼”这种技能。否则,很多优秀的东西就可能湮灭掉。那真的是教育实践与研究中一个很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