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告诉我,优秀班主任之所以优秀,一般必备三种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教研能力。
良好的教学能力是每一位班主任的基本素质。目前,我国中小学还没有专职班主任,班主任工作一般由任课老师兼任,这要求班主任首先要能把自己所教的科目教好,成为某科教学的能手,这是班主任建立良好威信的第一个筹码。如果学生对班主任所教的科目不满意,那班主任对学生的日常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某校一位体育老师改行教物理,又兼任班主任,由于自己对教材不熟,物理课上得一塌糊涂,结果管理学生时,很多学生不听他的,一期下来,一个好班变成了全校闻名的“乱班”。
良好的教育能力是每位班主任的必备素质。班主任除了搞好教学工作外,另一个职责就是要全力呵护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班主任是学生平安的“守护神”,是学生健康的呵护者,是学生优良品德的塑造者、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可以说,班主任的举手投足都是对学生的教育。优秀班主任一般能全方位育人,所带的班级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可行的规章制度、有丰富的共同活动、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有正确的班级舆论,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良好的教研能力是每位班主任腾飞的翅膀。一位班主任由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教师与教师的差别,不在于学历,不在于教龄,不在于水平,而是在于对待工作的态度,在于一个教师有没有研究的精神。我们很多班主任可能认为研究是大学教授、教研员的事,其实,我们来自一线的班主任朋友思考怎样转化一个潜能生、反思某次班级活动的得与失、长时间跟踪一个学生的成长、作总结、写反思……都是研究。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我们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没有为什么就不会有研究,没有连续的为什么就不会有成果,我们也就不会更快成长。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会积累很多的感性认识,有个体的,有群体的;有成功的,有失败的。如果不及时积累,不经常反思,灵感就会悄然离去,我们会永远是一个教书匠。我相继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发表的文章“家访,不能丢弃的传统”、“理想的校长是一个‘大家’”、“告别那些老教案”、“一句话毁了一个学生”、“倾听使我走进了学生的心灵”等就是我的班工作反思。一番反思后,经验或教训就深刻印在我的脑海中,时刻激励着我,提醒着我。同样,在教学中,我们不可能每节课都做到十全十美,即使是教内容相同的一节课,不同班级、不同年份,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策略等都可能不同,究竟怎样最好,就值得我们去总结、去反思。班主任撰写教学后记、学科论文就是在进行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