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动力

时间:2015/4/14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 教师专业成长与专业化发展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许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许多专家型的教师在学校和个人自觉性的引领下逐渐成长起来。但在目前的教育现实中,广大中小学教师工作环境较为单一,日常工作重复少变,每天的工作不是备课、上课,就是教育学生和批改作业,一周五天从早到晚围着学生转。还要疲于应付各类达标、检查、督导、考评,很容易形成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并不大。而目前教师专业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许多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组织开展了大量的培训和教育活动,但往往是费时费力,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首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缺乏专业自觉性这一源动力。而强化这一源动力的关键,就是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

所谓专业自觉,就是教师自学把专业活动当作研究对象、理性审视自身的专业水平与专业实践活动,去自觉地进行有意义的追寻和责任的担当。如果一个教师拥有专业自觉,追求专业成长,他必须能够在工作中获得一种价值认可感,能够享受到教育的成功感。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首先应该做的不是如何精心设计特色培训大餐,而应该是如何去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使教师的成长由外力驱动转向自觉行动,由个别行为转向群体行为。因为没有一个名师是真正“培养”出来的,名师都是在工作实践中自主成长起来的。那么,校长又该如何在工作中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呢?

首先,校长要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信念。信念就是目标,就是动力。作为学校管理者,要从教师实际需求出发,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中,对自己不断地提出质疑:“我能否成为一名专业的教师?”“我能否适应新的教育改革,胜任新的工作?”等等,让教师在反思中不断建构积极的自我信念,乐观地面对现实的教育环境和条件,提高自主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同时,还应帮助教师形成积极的归因风格,做到既不推脱责任,产生想改变不理想教育状况的愿望,同时又转变归因上的偏差,能够体验成功带来的满足感和愉悦感。

其次,校长要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主体意识。主体意识的强烈,决定着对自身发展自知、自控、自主的程度,进而决定着其个体发展水平和自我教育水平。因此,学校管理者要组织教师进行自身成长历程和素质分析,分析成长的过程和现在所处的阶段,分析自己专业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及个性特点,每个教师也要自我分析,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自主自为地遵循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途径而努力,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

第三,校长要培养教师专业成长的执著精神。教师的成长是没有终点的长跑。对既定目标的执著追求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保证。教师生活在现实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甚至是重大的困难和挫折,如果境遇顺了,心情好了,能满怀激情,境遇差了就轻言放弃,也是难以成长和发展的。反之,如果遇挫折心志不乱,抱着必胜的信念,朝着心中的目标执著地努力,不懈地追求,就会渐渐成长起来。作为学校管理者,其责任就在于不断激发教师成长的梦想和激情,让每一位教师在追梦的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

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自觉提高,意味着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更多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提高,但这并不否认外部环境的重要性。人都是有惰性的,教师的成长需要外部环境的刺激。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还要遵循人的成长规律,恰当地运用情感因素、评价机制和奖惩措施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调动教师成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支出色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