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教师要创造自己的教学风格

时间:2015/4/14

我们常说:教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艺术的特点不仅具有创造性,而且具有个性化。教育经验也具有创造性和个性的。每位老师的教育经验都有自己的个性。教学风格是教学经验的一种表现,一种相对稳定并且规范的表现。教学风格是一种财富,是提高我们教学质量的一个资源。

每一个青年教师,从任教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摸索的过程。也有老教师来“传、帮、带”。但那“师傅”是一个人——一个具体的人,而不是一种传统或一种风格。或者说,那也是一种具体的传统或风格通过一个具体的人的表现——但是并没有把这传统过风格明确化。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迫切要求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探索现代化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要突破旧的教学观念的樊笼,树立现代化教学观念,博采众长,优化教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由此,提出“创造自己特色鲜明的教学风格”这样一个题目,就有了重要意义。

对我们这些从师范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来说,要成为一名具有自己特色鲜明的教学风格的教师,需要经历“适应、分化定型、突破、成熟”四个阶段。

一、适应阶段

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新教师,我们尽管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水平,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锻炼,但毕竟对教育实践了解不多,缺乏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我们这些新教师来说,关键是如何通过二三年的教育实践,尽快完成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结合,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实践技能和技巧,使自己适应课堂教学工作的基本需要。这时我们青年教师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师范生向教师角色的转变,二是教学知识向教学能力的转变。

二、分化定型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青年教师会出现分类、分化发展的情况。绝大多数青年教师会从全面掌握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技能技巧入手,继续第一阶段的两个转变的进程,成为基本功扎实娴熟、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实效明显的经验型教师,并从原有群体中分化出来,成为学校领导放心、合作教师欣赏、所教学生喜欢、学生家长欢迎的教坛新星,至少也能成为一名胜任学校的常规教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合格教师。

三、突破阶段

对经验型教师来说,他们当然不会满足于其现有的发展状态,他们还会继续努力向上突破。但是由于教学工作任务的繁重,社会各界的期望很高,同事的压力很大,再加上前进的道路也很迷惘,因此他们往往处于痛苦的蜕变和高原期。退一步“海阔天空”无优无虑,进一步山高路远前途渺茫。所以这时有些教师在碰壁之后,又退回原处,成为合格型教师;但也有些教师“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们继续在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上向上攀登。在这一攀登的群众中,绝大多数的教师走的还是实践之路,少数行的是理论之途。但是他们发现,无论他们怎么努力,他们也只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迈出几步,却怎么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这时的关键是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要以自己的悟性为基础,以自己的教学个性类型为条件,抓住薄弱点,把握关键期。

四、成熟阶段

教师要以自己的学科性质特点为基础,要研究自己的教学个性,要有创新意识和精神,不仅要形成自己独特的实践操作体系,更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或教育理念,形成自己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学风格和流派。

风格问题往往有其深层的心理学基础。丹纳的《艺术哲学》说:“我们不难看出一切风格都表示一种心境,或是松弛或是紧张,或是激动或是冷淡,或是心神明朗或是骚乱惶惑。”从教学风格来看,多血质的教师一般表现为热情乐观、感情充沛,与学生关系融洽,教学语言生动,富有文学味,教态具有艺术表演者的气质和风格等;胆汁质的教师一般表现为教学中思维敏捷,教学语言流畅顺畅,而且语流快,滔滔不绝,对学生热情相助,感情外露直接,不容易抑制,教学过程按序进行,但缺乏灵活性和新颖性;粘液质的教师一般表现为教学逻辑严谨,说理能力强,对学生的情感真挚深沉,但不轻易外露,办事认真,一丝不苟,教学扎实,一板一眼,富有实效;抑郁质的教师一般表现为重事实和推理,反应速度不快,但很少出错,喜欢使用抽象、概括的语言,教态稳重,给人一种信任感等。

每一位教师的性格、能力不同,自身的素质特长、特点不同,对教学方法的采用也就不应强调相同。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知识点,但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相同的,那么就应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坚持启发式,培养创新精神,培养能够学生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把着眼点放在对学生终生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认识这一重点问题,我们教师才能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选择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完成因人施教的过程。长期把握这一教学方式势必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应强调的是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风格。形成“个性教学的模式”即:以发展个性潜能的与个性发展的目标的教学方式。但这一切的形成,建立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

其实,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过程,就是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过程。怎样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独特的教学风格的形成,必须依赖于丰富的知识积累与教学理论和方法上的博采众长。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当中去,从日常的每一次教学做起,一次次大胆的常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篇篇深刻的反思……让我逐步走向“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让学生在“乐中知需要、情中得真知、问中学思考、思中求发展”,将是我不懈追求的目标。

我自己现在还谈不上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但从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和许多特级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中汲取营养,收益非浅。根据自己的个性,在语文教学中摸索,在实践中磨练,在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们青年教师要重视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把握教学规律,锻炼较强的教书育人的能力,做到了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不断进取,勇于接受新事物,努力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优化。

试想:如果我们教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书,而无风格可言,也是一种悲哀啊!我们一路耕耘,但是并不注重积累;我们年复一年地劳作,却无意识于创新。我们充其量是一个教书匠,而不是一个教学工作者,更不要说教学专家或教学大师了。

教学风格又是发展的,它随着时代不断地进步,观念地不断更新,教育与时俱进,教学风格也要不断创新。

一位具有新观念的教师,是不会只停留在一个方法,一种模式中的,他决不会满足现状,他是会不断总结,不断创新的,形成个性化教学。

今后,提倡个性化教学将成为一种趋势。在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实现共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毫无顾虑地去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努力追求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

一旦“创造自己特色鲜明的教学风格“的目标明确起来的时候,我们面前就会出现遗篇无限风光的前景——我们将跳出”教书匠“的藩篱,而跃入“教学工作者”的境界。我们将成为一位新时代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