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中,凡办有特色的学校无不重视文化建设。学校的文化建设是学校的象征、符号和名片,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持久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是优质学校重要的生命根基。笔者由于工作原因,先后到过多处中小学进行学习和参观,大多数学校十分重视学校外在显性校园文化的建设,也非常重视学校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开展,但有不少学校的文化建设缺乏自己的个性特色,要么人云亦云,毫无自己的特点,要么只作表面文章,追求视觉冲击力,育人效果差。笔者认为,中小学学校的文化建设要着力做到:
1、校园文化要体现学校特色。一提及校园文化,一般教育工作者就将其等同校园板面文化或墙壁文化。当我们进入学校之后,常常会注意到学校的校园文化。许多校长在设计板面文化时,可谓绞尽脑汁:从板面安装的位置看,有设计在教学楼顶上的、有安装在教学楼道、墙壁上的、有设计在教室和办公室内的,甚至楼道台阶的侧面上也贴满了花花绿绿的文字,可谓无孔不入;从板面的内容上看,有名人名言、有哲理警句、有师生自创作品、有印制的名师大家作品等,可谓五花八门;从文字反映的内容看,有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文明礼仪教育的、有环保教育的、有感恩教育的、有立志成才教育的等等,应有尽有。在有些人看来,似乎学校板面文化的档次越高,越显示出学校文化建设的水平越高,育人效果会更好。而板面文字的内容,有许多是口号式的,板本不适用于学生,也有许多是照搬别校的,根本不符合本校的要求。
学校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力量的象征,要体现好本校的特色,必须要做到以下向点:一是学校校园文化的整体设计要体现好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校训。理念或校训是学校校园文化的核心,一切校园文化的设计要突出和服务于学校的理念或校训。学校的理念或校训一般是一个简短的词语或句子,要言简意赅,精练深刻,既通俗易懂,让师生易记易懂,又要体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办学方向。二是校园文化要体现本校特点和师生的参与水平,无论是板面设计、口号标语,还是文化橱窗、宣传栏等,一定要体现出本校的具体特色,更要体现出本校师生的参与设计或制作的结果。三是校园文化要时常更新。既不能频繁更换,也不可多年未变,要做到更换与长久的和谐统一。
2、校本课程开发要突出地域特点。校本课程开发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目前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网络下载,千篇一律。你搞节日课程建设,我也搞节日课程建设,全部从网上下载内容,大都雷同一致。二是缺少师生参与的个性化内容,围绕节日开展的各项活动,仅局限于教师设计个方案,组织学生参加个活动,拍上几张照片,写上几篇体会。内容肤浅,缺乏个性特色。三是课程开发仅局限于教材设计层面,还没有上升到课程的高度,特别是在学生应用上还得很差。因此对教材的使用做得还不到位。
3、学校文化活动要彰显学生个性。学校开展的各项师生文化活动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要突出以下几点要求:一是要制定好活动计划,突出活动的序列性要求。二是要注重活动的师生参与性,特别是目前各学校开展的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节等节日文化活动,最好放手让学生自己安排、自己组织、自己评价,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是注重文化活动的育人效果。目前不少学校把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放在了迎接上级对活动材料的检查上,而把活动的育人效果放在了次要位置。甚至还出现了为了准备活动检查材料而造假活动的现象。既然我们拿出了时间,浪费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来组织学校的文化活动,就一定要自始至终地组织好,特别是要注重活动的育人效果。
4、综合实践活动要凸现本地特色。新课程改革非常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已经把其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列入教学计划,综合实践活动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有益补充。但实际上,各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视程度很不够,仅仅将其作为学生的课外活动来应付。一是学校应当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将其作为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与能力的一项课程来对待,制定好教学计划,定期组织开展好各项实践活动。二是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好富有本地特色的各项综合实践活动,挖掘好本地的地域特色,让全体学生人人参与,以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三是积累好活动材料,做好活动过程的总结,以改进和提高以后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总之,个性是学校的生命,特色是学校的金名片。让我们的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永远充满个性特色。让我们的学校文化建设永远充满个性特色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