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承载着国家的希望,肩负着家庭的重托,决定着每一个学生的未来。在新教育形势下的今天,作为学校管理工作者来说,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素质提高与专业成长至关重要。一个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该校办学水平和校长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今天的校长要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很很多,作为学校管理者来说,要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引导教师勤写教学反思,努力构建“实践+反思”的成长模式。
校长要加强指导,让教师们认识到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反思,才能不断地纠正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与差错,从而变得成熟与老练。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与改进,使自己的教学艺术不断提升,最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使我们的教学常教常新。
针对教师的常规教学活动,可以依据以下3个阶段来开展反思活动:①课前反思。主要是对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反思的内容应包括对教学内容难度的把握、教学情境的创设与教学材料的呈现方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与学习兴趣的激发等。②课中反思。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即时反思,如上课内容的难度是否恰当、教师的讲解是否适合学生的理解力、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是否恰当等,在反思中积极改进当堂教学。③课后反思。主要是对教学结果和本节课所取得的经验教训进行反思,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对教学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分析,以利于改进后继的教学。
2、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专家引领相结合。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新的知识层出不穷,要想靠在学校学习的十几年就掌握人类几千年积淀的知识技能尚不可能,更不用说今天呈几何级增长的新知识。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知识的代言人。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学习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的授课方式、新的评价方法。既要让教师们有提高自身知识、业务水平的需要,又要给他们压担子,促进他们不断提高。可以采取集中学习提高(校本教研)和自学(写自学笔记)的形式,为教师们提供提高的机会和可能。
要千方百计激发教师学习热情,提高综合学养。优秀教师共同特点,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内容是由教学、研究、学习构成的,一个优秀的教师之所以优秀就是因为他们热爱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给教师如下建议:“要天天看书,终身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江河,阅读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性的需求,出自对知识的渴求”。教师的学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书本的学习,如学科知识的学习,教育理论的学习等,同时也包括实践中的学习,经验中的学习,以及向教育的对象——学生的学习等。
同时,校长还要多给教师们提供和专家对话的机会,用先进、正确的理论指导教师们的教学活动。充分利用三级教研网络,让教师们与同行交流,互相促进。
3、成立5人及以上合作小组,在合作学习中成长。
目前,中年教师的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意识比较淡薄,但由于他们的存在使得我们的绝大多数青年教师难以脱颖而出,经过时间的消磨,渐渐地把青年教师推向了上述中年教师的行列,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建设。为此,笔者采用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做法促进中年教师的学习,通过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师论坛形式来提高教学、教研与科研能力,使中年教师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除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外,学校应鼓励青年教师自愿组合5人及以上合作小组,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互帮互学的参与式培训活动,培养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特质。这种参与式培训活动在小组内进行,分组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小组成员要进行角色分工,以保证小组学习顺利进行。每个小组应有如下三个(前三个)或五个基本角色:有召集人、记录人、计时员、汇报人、总结人等分工,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最后,要求我们新教师要积极参加“说课、上课、评课”,“上课、说课、评课”活动,做到在教学、教研活动及反思过程中成长。
学校管理的根本目标就是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这一切的发展都取决于教师的成长。只有一支不断成长、不断完善的教师队伍,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才有可能。所以,在学校管理中,校长一定要关注教师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