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校长素质是学校发展的根本

时间:2015/4/16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陶行知先生认为“校长是学校之魂”,可见校长的素质对于一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温家宝总理最近说过,要让教育家办教育,让致力于办教育的教育家能安安静静地办学校。这既是对校长成为教育家的期待,也是对校长个人素质的要求。我国现行的学校领导体制是校长负责制,这就决定了作为学校决策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的校长在学校工作中所起的主导性作用。诚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校长作为一所学校的领航人,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引领着学校的校园文化,新课程的实施和教育改革发展对校长的专业化要求更高,因此大力加强校长队伍建设,造就和培养一批能胜任时代要求的校长成为教育发展的关键。

校长作为优秀教师的代表,教而优则仕成为校长选拨的常态,而能做好教师却并不能成为一个好校长,因为校长职业的专业知识成为人们审视的盲区,认为校长的工作只要会“执行”,能“落实”就行了。其实,学校作为育人的场所,学校的发展需要校长不仅具有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更需具有坚实的校长专业知识。没有稳固扎实的知识基础,校长专业化就不能实现,职业化也很难达成。校长作为学校领导者,对学校发展和变革具有决定性意义。但教育实践中“重视行政级别、忽视专业发展、缺乏创新意识等问题,导致校长专业定位模糊、专业意识淡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校长专业化知识源于学校教育管理的土壤之中,其主要由实践性知识构成。作为校长,应把实践性知识从已有的教育管理知识中剥离出来,并依据科学的“质量标准”对其加工整合。建构校长专业化的知识基础,除了利用已有知识,还需要创新实践性知识。”有专家曾指出当前教育行政化的危机,校长被作为行政官员来进行管理。其实教育是一种具有独特价值观念和文化目标、独特原则和活动规律的专门性事业,是需要遵循其内在的活动规律的。目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校长的专业发展已经与教育改革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我们更呼唤校长的专业化,以此促进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一)校长的价值领导与学校的办学理念

苏霍姆林斯斯基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 这句话告诉我们,发挥校长的专业引领作用,首要的是发挥好价值领导、思想引领、理念引领的作用。校长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教学观,甚至娱乐观等,都会通过其管理行为反映到教师身上。

新形势、新课程、新高考、新挑战,呼唤校长要努力成为新时代的教育家。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认为“教育家校长与非教育家校长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是否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工作至高无上的追求,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校长必须保持清醒头脑,不浮躁,不急功近利。素质教育是一种国家意志,不需要讨论干还是不干,在这一点上校长必须牢牢站稳立场。”学校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是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质量,还是靠加班加点换取高分数……这一问题是困扰广大教师的问题,也是每一位校长必须思考、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校长的思想和价值引领,就在于要能针对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教育哲学,成为学校愿景的规划者,形成先进的学校办学理念,引领学校的科学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如杜郎口中学正是提出了“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理念,才形成了学校独特的办学风格,呈现出“风景这边独好”的局面。江苏省洋思中学的成功可以说是蔡林森提出的“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的教育观和“先学后教”的教学观的结晶,后六中学是胡建军提出的“抓好常规就能创造奇迹”这样朴素的办学真理下成长的。

新时期“无论是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引领,还是现代学校制度的构建,乃至学校文化的培育,都对校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承担起自己的角色使命,校长必须加强学习,以开阔自己的思维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本领和思想素质。”校长要注重认真学习和钻研教育科学理论,特别是首次课改没有经验借鉴,校长要带头学理论,领会党和国家关于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改革的大政方针,积极参加省、市课改培训,更新观念,加深对课改深层次的理解。只有这样的校长,才能强有力地引领教师。校长的教育思想端正,才能有引导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行为。校长们不能总被事务性的杂事所缠身,要多读书,多看报,更新和充实教育教学理论,比如《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上海教育》《基础教育课程》等应该是必读的刊物。校长还要营造读书的校园氛围,经常把好文章、好书推荐给教师阅读,有些书甚至可以教师人手一本,在学校开设读书沙龙和专题学习交流活动,每学期评选学习型教师和学习型教研组,推进书香校园建设,促进教师把学习作为工作的常态,养成通过读书增强本领的习惯。

(二)校长的教学领导和科研引领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呼唤专家型的校长,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校长必须是本学科教学的行家里手。一个在自身专业上没有很深造诣的校长是无法承担作为老师的“老师”重任的,一个不能指导教师教学、不能引领教师教研的校长是无法让教师信服的,也就无法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

校长应站在第一线,深入课堂、深入学科组、深入学生,参与听课评课,开展好教研活动和课堂教学,立足所在学科跟老师们同备一节课、同说一节课、同上一节课、同诊一节课、同探一节课,形成互动、开放的研究氛围。只有这样做,才能让校长的教学引领更有说服力、更具操作性。蔡林森在泰兴洋思中学做了24年的校长。在这期间,他始终处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并坚定不移地带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立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走出了一条成功的“洋思之路”,使这所普通的农村联办中学成了一所全国闻名的示范学校。他又用同样的管理方式复制出河南焦作永威学校。

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学校品牌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新动力。校长要努力做教师发展的促进者和创新人才的激励者。学校教育是不可重复的智慧和激情不断生成的过程。学校每天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校长拿起教育科研这一武器,深入思考,潜心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一个不懂教育科研、凭经验管理、靠想象决策的校长是没有前途的,只有做科研型、学术型校长,才会在矛盾问题日益突出的学校教育面前,科学管理,科学决策,不断开创学校教育的新局面。很多成功的校长自身都是科研课题的主持人,实践证明:校长能够带头学习,带头研究,必然就会引领和激励教师去学习、去研究,学校就能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除了校长自身的科研,还应加强对教师教科研工作的校本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高等院校和教育研究机构合作,使学校成为教师发展的学校,成为校长发展的学校。

(三)校长的管理创新和学校体制引领

学校发展的特色就是校长管理的特色,校长要做内部组织的管理者和外部环境的协调者。校长的管理创新,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创新。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指出,办好各级各类教育,必须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建立人本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规范,这是新课程背景下校长对教师专业引领成功与否的分水岭。改革管理制度,追求精致化管理,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新体系,是新课程背景下校长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的根本任务。更新动力机制可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有研究表明,个别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个人追求的动力来实现,多数教师的专业发展则需要动力系统的支持。这个系统包括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等。校长要不断完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使教师在专业发展上不断有新的想法和进步。目前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结果的评价方式大多是实行“绩效考核”和“结果认定”,但考核能得“优秀”的也就是那么几个教师,大多数教师处于“平庸”的状态,这种单一评价教师的方式易于使教师甘于平庸。因此,校长应建立多形式、多层面的激励机制,让每一个教师都能感受到教育的成就感与幸福感,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作基础。校长要优化人际关系,打造和谐校园,对内力求干部教师和谐相处,干部专心为教师发展做实事,教师专心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对外要有勇气打开校门,把专家学者请进学校,指导教师,为教师专业发展建立良性循环的网络。

(四)校长的文化观和校园文化建设

管理的表象是制度,本质是文化。“文化是影响组织行为和组织成员的一大重要力量,文化渗透在管理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人认同用文化管理是一种高明的管理方式。”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校园文化对学校的整个教育教学以及管理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校长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紧密的关系。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第二届中国中学校长大会上说,好的校长要有两个境界:一是带出一所好学校,所谓“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二是构建好的学校文化,可以做到“一个好校长走了还是一所好学校”。 ⑦我想,作为新时期有追求成为教育家的校长应该追求并达到第二种境界,实现由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跨越。

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力量,对师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和作用。校长从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根据学校发展的规律,综合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要求,对自己的学校做出全局性的、长远的考虑,并将这种考虑以学校发展目标的形式描绘出来,利用自己的人格品质、专业魅力和出色的工作去赢得人心,引导师生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来,发挥榜样、模范的带头作用,全力推动学校目标的实现。校长应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传承者、策划者、实践者和创新者。校园文化彰显着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管理理念和办学特色,从而为教师提供文化底蕴和精神支撑,在这个基础上以文化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以文化的推动力影响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没有文化建设的学校,等于一个少了筋骨没有灵魂的空壳,永远不能以鲜活、伟岸、丰满的形象站立起来。因此,我们每一位校长都要重视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校园文化精神的提炼,努力把要求内化为习惯,把习惯升华为素质,把素质积淀成文化。特别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加强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二是组织开展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三是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公平、正义、健康、和谐、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将对教师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发展。

总之,校长是全面负责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专业人员,校长的职业有着与其他领导职业所不同的行业特点,在教育领域中,中小学校长是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的各种专业活动都将直接决定国家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决定各级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决定全国数以亿计中小学生的素质和未来发展。因此如何加强对这支任务艰巨、数量庞大的校长队伍的管理,有效提升校长的领导素质和专业素养,这是办好每一所学校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