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做现代教师必须愉快地与学习读书为伴

时间:2015/4/18

朱永新教授提出:一个人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他反复多次地强调:我们应该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无数教育界前辈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教育的真谛在于“做”而不是“教”,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读书习惯会影响学生一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把每一个学生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教书育人者,双重职责,要永保青春,必须做学习型教师。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教育方针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引领学生发展的其他知识,都需要不断地学习。真正聪明的,是我们的教育对象这一代人。因为这一代人从在娘胎里开始就被现代社会的信息熏陶着、影响着,决定了新一代人的理念形成。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的家长管不住自己的孩子,包括我们很多做教师的,叹息自己的孩子难管,不是孩子不听话,是爹妈不行,爹妈没有智慧,孩子不佩服,所以才真正不听话。表面假装听话,就足以把父母欺骗得淋漓尽致。家长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也不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现实中,有几个家长真诚地承认不如自己的孩子,太少了呀!想改变孩子的父母们,有几个想先改变自己。要使自己得到改变,必须学习、必须多读有用的书。

这就是对我们的挑战,如何在挑战中处于不败之地呢?作为教师,唯一的就是要不停止地学习和读书。教师的生命发展离不开读书与学习。当今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改进,知识面在不断拓宽,我们面对的学生都是具有挑战性的学生,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有句话叫“因睿智而精彩”,课堂需要教师的智慧,智慧不是知识或常识,不是聪明或经验,智慧如水一般渗透,如光一般普照。教育智慧、教学智慧、交流交谈的智慧来自长期不断的读书、学习、实践,在在实践中注重体验与感悟,并善于积累而成。当我们教育无力时,不要更多地抱怨学生不开窍,而是因为我们用“旧钥匙”开“新锁”了。

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是聪明的人;指导事物实际是什么样,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是有才能的人。做真正聪明的人、有经验的人、有才能的人,就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每天与学习为伴,与书为友,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更加灿烂,生活里才会永远有明媚的春天。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把平凡工作看成是挑战性的工作,进行教育科研,需要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前提下选题和科学分析,提出自己的假设,然后探索规律,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育理论。作为教师听别人的报告或讲话是经常的事,如果每次都感叹:不过如此,没新鲜的。那足以说明不会有半点提升或提高。在参与过程中,要“加意识”,要感觉别人怎么认识、如何分析问题、视角是怎样建立的等,听别人的见解,要针对自己的思考,实现不断地换脑,换脑的过程就是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对重要的、使自己认识发生改变的东西,事后要注意巩固,否则还将什么也没落下,更不会形成自己新的有价值的思想。读书是学习,但学习不只是读书。学习是一个很广泛的实践概念。向他人学习,向先进学习,向内行学习技巧和策略,向外行学习思维的方法和品质,学习不是装饰和装点门面,而是对自己的“全副武装”。通过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使自己不断增加实践智慧,是特别重要的学习。学习需要用心、用脑、动情,学习要取得成效,必须使学习的东西入脑、入心,没有入脑入心的学习是一无所获的消遣活动,也许是对生命的浪费。

作为教师,要获得持续的提升,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认知,必须和自己的思维活动、工作实践、交往实践、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不搞对号入座,但要寻找新的认知与自己思维的结合点,在自己的思维领域不断地推陈出新,克服应该剔除的惯性思维,这样不断地积累,从而形成新智慧的积累,

做现代教师,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得很多,但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却不多。所谓有用的,就是使自己会思考、能分析,使自己和他人始终处于精神饱满状态,永远处于挑战和竞争的积极状态的知识。

俗话说:三日不读书,则自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平时可利用双休日甚至正常工作日的茶余饭后,晨起后、晚睡前、见缝插针读书,即使是随手翻阅一本杂志,浏览一份报纸也能获取信息、丰富知识、储备谈资,激发灵感。读书可以让思维更加敏锐,写体会和感想为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艺术的提升做铺垫。对读书、学习的积累,丰富自己的思维,扩大自己的视野,深化自己的思想。

北师大肖川教授曾撰文:能写好文章的人教学一定不会糟糕。一所学校,一名教师,必须深感深知读书光荣,要让读书、学习成为个体生命阶段发展的必要环节,创造普遍读书的氛围。

每个教师一定舍得在读书上花点时间,舍了时间就会得到全面提升和发展。读书要读有用的书,不要只为猎奇,如果读书、学习只为猎奇就不会提升。我们有充足的图书资源。读书、看报、上网浏览看什么内容,需要讲究,那些能使自己的认识、思维发生改变的内容是最费时间的,有时也可能是最枯燥的,但确实可以使自己得到武装。如果只是猎奇,看那些希奇古怪的连体婴的报道、盗窃犯的写真、美容毁了漂亮的脸蛋等,则没有任何价值,也不会使自己得到提升(这样的内容看看标题就足够了)。

人的生命要持续,每天必须饮食。一般饮食是向躯体供应养分,那么阅读学习则是向大脑供应养分。一般饮食是通过嘴巴享用,阅读饮食则是通过眼睛吸收。一般饮食有四种,主食、美食、蔬菜、甜食或零食。给大脑的饮食也有四种,第一种是为了解决某种实际问题的知识需求,很象是可以吃饱的主食,为了使人生过的更美好,在工作上,生活上,心理上,交往中有各种知识需求,如何与家人相处,与同事相处,如何上进的励志书籍等;第二种,为了思想的需求,象是补充蛋白质高营养的饮食,这种阅读是为了体会人类生命深处的共鸣,思想深处的结晶。文学、哲学、艺术、科学等都属于思想类需求;第三种,为了参考阅读的工具需求,很像是帮助消化的蔬菜水果类饮食,这是为了帮助查证、参考其他书籍;第四种,为了消遣的需求,像是甜食与零食,为了娱乐、消遣、是一种休闲活动。

作为读书学习,这四类内容缺一不可,但在量上、在时间的分配上要有讲究,第一类中的一部分内容一般是迫不得已而为,但在工作上,生活上,心理上,交往中有各种知识需求,如何与家人相处,与同事相处,如何上进的励志书籍等也被列为第一类常不被重视;更容易被忽视的是第二类书籍,很多人年年都是原来的自己,就是没有重视读第二类书籍,即使读书、上网关注的几乎是第四类内容,所以多年没有提高、风采依旧。希望大家对供养大脑的食物一定要有合理的搭配,不要偏食,甜食和零食完全应该少吃。

建议每个人都要学点哲学和形式逻辑学,寒假期间教师要读一本北京教育丛书学科教学著作,干部以读教委编印的学习参考资料为主,并且要写点读书笔记或者摘录精彩语言和段落。

每个教师坚持读书学习,内涵才能丰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学校也就会因此而不断地发展和提升。每个个体提升了自己,延伸了自己的生命,同时也就成就了学校,发展了学校。

预祝我们每一个个体的生命历程都是灿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