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立足精细求发展 全员参与创特色——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再探索和实践

时间:2015/4/21

精细化管理就是管理责任的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个师生员工都要参与,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细化管理就是一种团队精神,一种责任感和凝聚力,是一种追求卓越、不甘落后的进取心。

在全市对标我校后,我们全体教工自查不足,寻找改进的措施。经过学校自身的解刨和大量的调研,我们提出了“把每一个简单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就能创造奇迹”的管理理念。同时,把“细”定位在“两种状态”上:一种状态是细在纸面上,包括工作规程、行为规范、操作规则、岗位职责、基本制度、各项预案、活动方案等;另一种状态是细在行动中,要求每个工作都要到位,对每一个细节都要精益求精。学校要做到事事有人做,处处有人管,事事有检查,处处有督导,清除管理上的盲点,提高管理效能。

一、坚持 “全员、全程、全面”的制度化管理。

“全员”即全体教师参与,人人都是管理者;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面对全体学生而不放过任何一个学生。“全程”指的是在学校常规管理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着眼,关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种行为。“全面”是要求教师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的人格发展和身心健康,教书和育人相结合,培养学生成为知识、能力、人格全面和谐发展的现代“立体人”。要落实 “全员、全程、全面”的制度化管理,必须建立“一日检查反馈”系统,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并将各个部门的检查结果及时发到各个办公室和学校的日查板上。

1、一日“地毯式”日查小组的全方位检查。每天由一名值日校长和三名教师(每个年级一名教师)组成的日查小组,对学校的全面工作进行地毯式的检查,对严重问题除立即整改外,在第二天的早反思会上还要全校通报批评。

2、一日“两操、两个大课间”的全程检查。早操、眼保健活动和大课间是教学工作的延续,早操、大课间和眼保健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魄,保护学生的视力,缓解学生的疲劳。由体育组和学管会体育部组成的检查组对各班组织的出操,做操、动作规范情况,进行全程检查评比。

3、一日安全管理的全面检查,建立校务巡查制度。落实一天一条安全语,加强课间、三餐的管理与检查。课间、三餐往往是学校管理中容易疏忽的地方,学生之间的矛盾,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大多集中在这时候。加强课间、三餐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安排好课间、三餐值日教师和值日学生,由政教干事、学管会纪检部、门卫和学生志愿者组成安全管理日查小组对课间、三餐进行监督和全面检查量化。

4、一日住宿管理的拉网式检查。由值日校长、宿管、值日教师和学管会生活部组成的检查小组,对寄宿生的活动、休息、纪律、卫生进行检查量化,并做好记载。

5、一日教学常规的全程检查。质检部每天要抽查两节以上的常态课,对这节课的课堂和抽测做出评价,然后在检查这个教师的学案、听课笔记、学习笔记、学生的预习本、纠错本、作文本等常规,将量化结果记入教师和这个教师所在的学科组和年级组的量化成绩。还要转课,随时了解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动态,及时了解每个班级学生学习的情况。并对课堂量化打分。

6、一日学生习惯养成的督导检查。由政教处和教务处每周确定一个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主题,规定具体的习惯要求,作为本周的检查重点。主题确定后,教师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从细处抓起;反复训练、不断强化,习惯的养成需要不断地、机械性的、重复强化的工作;及时评价、激励上进,这实际上是对学生形成习惯的的一种强化,学生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提高自觉性和意志力,它会激励学生做得更好,促进学生更快的形成良好的习惯。由政教处和教务处组成的检查组每天进入课堂或通过监控进行检查量化。

  二、坚持“全时空、全方位、全过程”的细节管理。

  细节决定成败,每一项工作都要做到 “细则分明,落实到人”。教室里,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职责,墙壁地板卫生、桌凳摆放、粉笔盒的管理、粉笔头的清理、门窗的清洁等,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从行为习惯到常规管理,从吃饭穿衣到宿舍就寝,做到了“全时空、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教师就是学生的影子,师生做到了形影不离,不给学生留有犯错的机会。业余时间,教师们轮流值岗,全体教职工与学生一同就餐,看学生打饭、就餐秩序及打扫卫生的情况。宿舍里,每天晚上每个楼层至少三名教师值班制,每天晚上负责清点学生人数,就寝秩序,第二天的起床,床铺的整理,被褥的叠放和早晨出操;学校的每个人每个时间段都有自己的职责,在责任制中形成责任感,进而产生荣誉感、成就感,形成相互依托的团队意识,形成坚不可摧的团队。

  三、规范常规教学管理,细化日常常规教学要求。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领域。学校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检测等各个环节都采取了相应的精细化管理措施,突出主题化。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精细,每一个教学步骤都要精心,每一道作业题都要精选,每一节课都要是精品,每一个学生都要精教。每次集体备课,每节公开课,都要有明确的主题,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形成一个系列。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每个学科组集中备课半天,包组领导深入学科组,教务处巡查,查备课人数,查备课主题和教师二备情况。

  积极倡导 “素质在课堂,特色在课堂,名师在课堂”的教学理念和“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无歧视、无忽视、无遗弃的人文课堂,上课体现“自主、合作、探究”互动课堂,强调学生主动性发挥。各任课教师以“目标定向、以学为主、以学定教”为课堂教学理念,坚持“问题由学生发现、问题由学生研讨、问题由学生解决”的课堂教学原则,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提高常态课下的教学效益,让每一节课都有效,这是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倾听、质疑、交流、感悟,让每一节课使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和进步。让每一节课都有最大效益,让每一名学生都获得较大发展。实行逐节查课制,每节课有人查,每天都有领导查课。教学不到位,课堂纪律不好等情况及时发现,及时整改,查课有记载,调研有内容,检查有通报,考核有结果。形成了“日查课、周调研、月检查、期考核”的管理模式,教务处每月对教师的常规工作进行一次统一详细地检查、评估,发到学校邮箱及时给予反馈,真正做到教学合一和谐。

  创新作业设计,分层布置作业,提升作业质量。各学科教师根据“课前诊断、课中达标、课后提高”精心选择,分类布置,并进行针对性训练。每次考试结束,及时批阅试卷,统计成绩,两天之内讲评完毕,一周之内开班级分析会、年级分析会。班主任给每个学生画成绩变化曲线,年级给每个班级画成绩变化曲线,发现问题,随时做工作。

  四、注重有反馈的精细化管理结果。

  要使精细化管理不断上台阶,那就一定要有反馈,因为有反馈才有提高,只有反馈,才能实现管理的转型,那就是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型,从而实现从管到理的飞跃,从管制型的、压抑性的到人文型的开放性的转变。

  没有考核评估的工作就像一潭死水,不会有生机与活动力,必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推动工作的开展与创新。我们的策略是“靠精细创造公平,靠公平激发活动力,靠情感赢得信赖,靠信赖激发热情”。学校的工作安排到哪里,考核奖励就跟到哪里,将教职工和学生的工作学习情况与考核直接挂钩,在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操作的考核制度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向综合成绩倾斜,向正气倾斜,让德才兼备、业务精湛、师德高尚、成绩突出的教师干得气顺,让勤奋刻苦、积极进取的学生获得相应的奖励,让“有作为就有地位”的意识深入人心。

  教育不需要跟风逐潮,不需要花样翻新,需要的是一种可贵的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就是不平凡。搞精细化管理不是一阵风,而是一项长期的、精细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