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一校之魂在校长,那么校长之魂在什么?校长之魂与学校发展的关系又是什么?笔者认为,校长作为学校发展和学校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应该是成为推进和构建和谐的、科学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灵魂人物。德、识、才、学兼备,可以称之为校长之魂。
德,是校长之魂的首要素。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司马光也曾说:“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我们提倡德才兼备,作为学校的校长更应该重视“德”,育人先修己,只有德高才能育人,才能教育人。曾记否:陈嘉庚以商养学,捐集“集美学村”,张伯芩放弃高官厚禄,创办“南开中学”,陶行知拒绝蒋介石的笼络,而倾心于“育才中学”……而这些校长历校难和国难而不悔,一心只求“教育兴国”,这些都是来源于他们强烈的事业心。
识,是校长之魂的本质。教育面对的人是有生命的,生命的成长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运行轨迹,因此,教育是有生命的,是有一颗焕发生命活力的有“心”的教育,是富有教育特性的教育。作为校长要深刻领悟这颗“心”和富有教育特性的教育。教育面对新世纪要有发展,要有出路,人民满意,社会答应,就必须改革,要改革就要有远见卓识,而远见卓识不仅取决于校长的德、才、学之水平,更取决于校长的识之高下。
才,是校长之魂的体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也在不断向前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校长适应新形势教改步伐,不断学习。学校教育的任务是育人锻造人的成长与发展,这育人的任务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来完成。
学,是校长之魂的源泉。校长作为中小学教育和管理者之魂,必须懂领导工作,教育教学工作和教育行政工作的规律。因为只有懂得现代教育思想工作的规律,才能做好学校师生的思想工作,从而找准办学的规律性。只有懂得教育教学规律,才能有效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学生培养成为国家人民所需要的人才。只有懂得现代教育行政工作的规律,才能使有限的人力、物力发挥最大效益,使学校越办越好。
德、识、才、学,是校长之魂的统一体。德如心,识如脑,才如手,学如腹,四者如人之各部,彼此相关,损荣皆俱。只有对校长素质的“全争”,才可能有对学校管理的“利全”,只有修炼好我们的校长之魂,才可能涌现出新时代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