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侍坐》篇里有这么一段话:“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每每读及此段,我都为孔子所营造的教育氛围而感动。这段话,虽然写的是孔子让弟子们纵谈理想志向的一段文字,它却反映出一种理想的教育观:教育的环境应该平等民主和谐;教育的方式应是因材施教;教育的过程,施教者或喜或愠,情真意切;受教者或激情洋溢,或谦卑有度,各显个性;教育的结果应是个体充满志向,各具风华;社会礼乐有度,自然和美。
读千秋经典文章,方知教育真谛;思大儒育人之道,始悟教育之途。学校不应是气象森严的军营,应是一个充满阳光、布满绿色让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乐园。作为校长,首要的是营造一个让师生和谐相处、各显其才、各彰其华的教育生态环境。
学校是校长实践和实现教育理想的地方,而校长的教育理想便是教育生态环境里的阳光。如果一个校长的理想是急功近利的,那么这个学校必将沾染了世俗的影子,作风变得浮躁急切,环境变得阴郁沉抑;如果一个校长的理想是宏远博大的,那么这个学校也必将风格厚重沉稳,环境阳光明媚。让学校成为中原名校、让教师感觉生命的温暖、让学子各成其才,便是我孜孜追求的梦想。
北大教授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里说,要“用思想提升教育品质”。校长的价值在于思想。校长的思想能通过教育实践转化成校园文化,而这种文化便是教育生态环境里的空气。这种思想仿佛是空洞的,但它又无时无刻不在润化着这个环境里的每一处土地、每一个生命、每一个灵魂。我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每一个人都应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尊严,也只有在自尊和尊他中,每个人才能得到和谐自由的生存与发展。为此,我校倡导“尊重的教育”,学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拥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就必须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就必须尊重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就必须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就必须尊重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尊重的教育”成就了我校师生和谐共存、共生共长。在实验高中,“尊重的教育”已转化成塑造学生灵魂的教育,转化成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文化。
创新是学校教育生态里的水。在自然环境中,万物因水的存在而繁茂旺盛。一个学校如果思想僵化、固步自封、闭塞保守,就必然了无生机。因此我校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教学创新,从而推动着学校持续良性发展。我们尊重学校每个班子成员的发展渴求,把每个班子成员下沉到年级,独当一面,让年级成为他们展示个人管理才华的舞台;我们尊重教师的发展渴求,挑选年级中的精英教师组成年级管理委员会;我们创新学校育人模式,实行副班主任制度,扩大德育工作团队,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班级管理;我们尊重学生自我成长规律,创新学生管理机制,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 我们创新教师培训机制,开展“党员赛课”“学习身边的好榜样”等活动,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不竭的源泉;我们创新学校课堂管理,施行“导学互动六环节”教学模式,打造“民主、激情、理性、高效”的“导学课堂”。正是不断的创新,实验高中才能生机勃发,才能硕果满园。
教育是基于信念的事业,是一种基于信念的行为。只有基于信念,我们的言行才会有一种自然与真诚,才会有一种执著和投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