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时间:2015/4/24

作为人民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职责就要求教师不仅仅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丰富的知识水平,娴熟的业务能力,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师职业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会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很大影响,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心理健康的教师不但有利于自身的身心发展和顺利工作,还能够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着教育引导,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会更多地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也会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理解和宽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而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则会对学生的身心成长造成危害,甚至会影响和决定学生的一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条件,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也才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近些年不断出现的一些事例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和关注,如:有的教师只有在优生学生身上下功夫,对弱差生采取强硬措施;有的教师对在课堂中学生做出不规范的行为——轻则骂重则打;有的教师对于未完成家庭作业者——留在教室外补作业或罚抄一大堆作业作为惩罚; 有的教师 课堂中被学生的行为激怒就给学生起小绰号或用上讽刺语,在班上广泛流传;有的教师 将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带入教学中设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因此 教师自身必须重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及时有效地克服和化解不良情绪,保持一种健康愉悦的心态。通过学习,系统掌握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识,主动解决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何克服狭隘、自卑、嫉妒等不良心态;如何面对工作;如何对待学生;如何面对在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等等,掌握必要的心理知识,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素质,以更好地适应我们的教育变革和教育改革。
我为教师,维护好自己的心里健康十分必要,我觉得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自己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2.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
因为教师是心理上“开放”的职业,失败和过错发生的机率就特别大。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都会有失败的经历,关键是看怎么去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失败。如果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失败就是成功之母。而且能减少压力和焦虑的来源,更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
3.控制不良情绪,多方寻求满足感 
从认识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是否适度;从情绪本身方面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采用合理或间接手段适当疏导。例如,自己提醒自己在情绪激动时不要批评学生。等待自己能心平气和地冷静处理问题时再批评学生,防止过激言行。在这方面,如果调整得法,可以化消极被动情绪为积极主动的建设性行动。如果觉得在学校中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有限,可以试着在教室以外寻求成就感。培养一项有创造性的爱好,比如集邮、写作等等,是一个好方法。能够随这些爱好的深入而体验到满足。 另外,应努力营建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美满的家庭,幸福的婚姻,能促进个体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能在个体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帮助,缓减个体的心理压力。在工作中遇到困扰、受到压力的教师如果回到家中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在工作中本应体验到而没有体验到的满足感就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弥补。 
4.积极参加继续教育
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也是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在继续教育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