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师生员工为了学校的共同愿景、结成学习共同体、通过团队学习、改善心智模式、自我超越的学习型组织。我校以人为本,着力推进学习型学校建设,促进了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推动了教师、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设墙壁书香文化,构架教师专业成长的生活空间
学校环境是一片土壤,它能养育人;学校环境更是一种精神,它能凝聚人。我校以创设书香环境、营造阅读氛围为重要理念,引领每个人超越自我。在18米宽的校门上方,立下熠熠生辉5个大字——“与太阳齐飞”,激励师生奋进、超越;大门内不远处,在正对大门的综合楼用钛金铸成两列“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心气的新人”大标语,让师生耳熟能详,净化心灵,内化行为。校园一角,设垂柳掩映、假山堆垒的洗墨池,在旁边雕塑刻有“洗墨池”来历的大型翻开的书卷,启迪师生“以书为友,香远益清,书香致远”。在综合楼、南北教学楼张挂大标语:“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溢校园”、“书香与梦想齐飞,读书与人生相伴”、“阅读中华经典,尽享读书乐趣”。充分利用校园围墙空间,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校本研训、活动开展、特长师生图片以多块橱窗,并配以灯光装饰,自信师生,影领家长和社会。学校还在走廊楼道开辟多块文化阵地:在通道口、楼梯间,制作展板,介绍世界著名大学、伟人名人、山川文物、书画常识、名家佳作;在走廊内、教室外张挂孩子们的书法、美术作品??为了张扬个性,学校鼓励各中队自办橱窗、板报、小报;倡导各大办公室自己创作工作格言、选择名人标语。浓郁的书香墙壁文化浸润师生,滋养师生心气。
二、将读书和学习作为教师的福利,构架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空间
学校积极打造“书香校园”,让教师以读书学习引领教育自觉。一是重视教育报刊征订。学校每年都订有涵盖全国各地的数十种教育期刊和各种励志、怡情期刊,及时给教师阅读“资料库”注入新鲜血浆。二是推荐教师必读书目。领导、老师们都有这样的共识: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学校倡导教师必读三类书:所教学科的专业书;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方面的书;与自己所教学科有关的书。由于小学教师所教学科特别多,学校倡导教师多读《教学与管理》、《中国教育报》、《中小学管理》、《人民教育》、《小学教学研究》、《小学教学参考》、《今日教育》、《师资建设》等综合性专业期刊。三是为教师“量身”推荐书目。以课堂艺术见长的教师,推荐教学设计、名优教师光盘;以课堂及班级管理见长的教师,推荐案例、专著;对思维活跃的教师,推荐教育新理念书籍;对基本功差的教师,推荐相关书籍,并进行手把手训导。四是充分发挥学校网站和学校共享文档的作用。重视学校网站建设,及时更新数据,并开辟多个专栏。将老师们经过学校领导修改后的稿件、可以投稿的稿件分别以共享文件夹的形式,供老师们阅读、研究。 学校十分重视学习形式和途径。一是结合集中学习、分组学习、教育教学实践,以个体学习为主体,结合新课标、新教材学习。二是结合专家、专著、期刊杂志的引领学习,每期至少研究一种杂志,读一本教育专著,熟悉一位资深专家的课改或课堂理念。三是结合热点话题、出现的问题学习。问题是重要的学习、研究资源,为解决问题,坚持学以致用,用以致学,提高学习力、研究力。四是结合课例学习。通过校内外或教学光碟的实际案例、课堂情景的分析和观摩等让教师获得新的技法。五是校内的专家引领及同伴互助学习。以校内的特级教师、名师、骨干教师的多个专题讲座和示范课、年轻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或指导兄弟的经验和体会、教研沙龙等为内容或形式,强化引领与合作探究。六是走出去学习。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外出听课、评课、培训,不断吸纳外界先进经验,提高研究意识和素养,活学,创造地运用。七是请进来学习。采取专家学者“请进来”的形式,如县教研室教研员廖纪元、开县籍著名特级教师市教委基教处副处长刘云生、市教育评估院龚春燕教授等到校指导,老师们虚心聆听,用心吸收,把名人专家的先进思想融入自己的信念中。 学校领导在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时,做到“四坚持,四深入”,即坚持上课、坚持参加教研组活动、坚持读书、坚持教育写作,深入班级、深入课堂、深入学生、深入教师,做终身学习的先行者、示范者。
三、坚持“学——教——研——写”,构架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空间
教师要发展,不仅要“学”理论,还要通过“研”的实践把理论内化为“教”的行为,进行反思。而从经验中提升,反思中成长,“写”又是有效形式。我校把“学教研写”结合作为重要的校本研训形式。 让“学”成为教师的自觉。在建构书香校园中,引导教师做热爱学习的典范,时时捕捉新的信息、观念、模式、技术、方法,让学习成为信念、行动、境界,成为生命的状态,不断拓展生活空间,不断实现心灵转换,不断更新自我、创造新我。 引导教师艺术性“教”。课堂是教学实施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我校长期“四课”活动,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一是“合格课”,教师分批主讲,学校课堂教学进行“把脉”与“会诊”,找出问题,挖出“根子”,开出“方子”,最低达到合格标准;二是“主题课”,由教研组组织,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就同一内容“异构”,互相观摩比较,取长补短;三是“竞赛课”,每学期,组织讲课比赛活动,人人参与,分年龄段评比;四是“示范课”,由名优教师主讲,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榜样。
让“研”成为教师习惯化、普及化行为。教学研究是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第一增长点。通过专题研讨促教师反思,通过“教师论坛”让教师“同伴互助”,通过“教研沙龙”聚教师智慧,通过“教育博客”展教师风采,通过课题研究伴教师成长。针对课改中碰到的一些难题或带有一定共性的问题,我们总是适时组织专题研讨活动,让教师在研讨活动中反思和省察自己的教学。比如“预设与动态生成”、“动态课堂与课堂本原本色”、“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等专题研讨,让教师在研讨中澄清认识,认清方向。
让“写”速成教师。教育写作具有研究性质,能使教师的教学实践越来越合理,使驾驭课堂的能力不断提高,使教学素养不断提升。
(1)实践中写作。把过程作为科研过程,把自身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亦教亦研,常写常新。
(2)反思中写作。对过程得失进行反思、追问、总结,写成反思性文章,提高自我监控和自我完善能力。
(3)过程中附生写作。公开课、示范课、重大活动从理论的高度构思、全新的角度呈现,既注重活动实效,又兼顾投稿价值。班子成员经常深入课堂,既找问题,也总结、提炼特色,给老师建议性的研究、写作点子。学校鼓励老师们修改同伴、兄弟学校稿件,在帮助别人中提高自己。去年下期,《汉丰教育》复刊后第一期由我校承办。我们在与各学校约定相应栏目稿件后,指导科研骨干修改各校的投稿文章。修改中,老师们请教了很多问题,帮老师们解决修改中的问题,实则也是提高老师。
在学、教、研、写中,老师们进行了很多极具实效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比如: 学校在培养有思想、有品位、有风格的魅力教师,推行魅力教学的同时,编印了科学发展观校本教材和教案集。
一是内容涉及防控甲型H1N1流感、卫生、健康、安全、生命、“十防”、礼仪、清廉、孝道、做合格小公民等的《学生科学发展歌谣》读本,通过校园闭路电视集中讲授、班主任专门讲授、知识竞赛等途径让学生记诵于心,内化于行。
二是编印了《教育科学发展基本理论与学校发展》教师读本。三是集体备课形成了涉及孝道、安全、励志、怡情、读经典、防甲型H1N1型流感、爱国爱校、环保、生命、健康等内容的专题教案或主题活动设计方案。通过校本课程实施,让科学发展观真正进教材、进课堂。 创建“书香之家”,营建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向全校家长发出倡议——“远离垃圾文化,创建书香之家”,为孩子营造一个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倡导每位家长做到“四个一”: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购买一定的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和报刊;每天有一刻钟的学习交流时间;每月有一些丰富多彩的家庭亲子学习交流活动。我们还在孩子中开展“小小藏书家”评比活动。“书香之家”、争做“小小藏书家”活动的开展,让书香从校园飘进了家庭,让书香伴随着每一个家庭,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现代家庭生活质量。
利用社会文化资源,构建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学校不断完善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习网络,努力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学习新格局。充分利用学校对面的图书馆、文化馆、少年宫、老年大学等活动场所的资源价值,引导学生到图书馆办借书证,定期到图书馆借阅各类书籍,丰富学生的读书学习资源。
四、搭建各种平台,构架教师专业成长的展示空间
学识、技能、才华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我挖掘与激励性展示。我校十分注重各种平台的搭建,展示师生才艺、成果,让师生在成功中成长。 读书节。每年9—10月,开展读书节。每届读书节,都有一个主题。活动既有常规的以读书为主题的班级活动、黑板报、中外名著导读、每天一经典诵读、亲子共读、红色经典欣赏诵读、教师美文朗诵,更有竞赛性的诵读考级、优秀读书笔记展览、口头作文比赛、“我与书籍”师生征文、优秀作文编辑等。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提高读书兴趣,让学生展示读书的成果,享受读书的快乐。 科技节。每年3—4月,开展科技节。科技节设立科幻绘画、科技制作、科技小发明、科技小论文、科学实验报告、金点子、百科知识竞赛、科技专栏黑板报、科学知识小报、绿色环保小报比赛等项目;鼓励班级开展主题科技活动、主题探究活动,提出改进师生生活、学校发展的科技思路;倡导各中队让科技走出校园,为家庭科技致富建言献策,为社会、国家构想科技发展策略。科技节为学生搭建学习、交流、展示、接受科普教育的大舞台,让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更加热爱科学和科学研究。 书法普及活动。充分利用全县唯一的市书法试点学校的契机,加强书法普及教育,低年级着重铅笔字书写,中年级侧重硬笔书法,高年级侧重软笔书法。通过书法作品展、书法作品集、书法过级考核等形式,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彰显学生的书法特长。 书法、乒乓球校本教材。为了尚美、强体、益智、修身、养性的有机融合,增强学生自信,愉悦学生身心,学校编写了乒乓球操、书法操,每种操将基本技术与刚、柔、美的韵律操融为一体,并将经典古诗歌曲《三字经》、《弟子规》等和当代优秀少儿歌曲有机融入,形成各种操的曲调。让学生人人会唱,人人会做操,人人有形体健身、打乒乓球、书法的基本功,“规规矩矩写字,有板有眼打球”,健康心态,乐观做人,友善他人。 各种技能竞赛活动。学校定期举行新教师赛课、青年教师赛课、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书法过级(升级)、主题中队活动等活动,以赛促训,促进、鼓励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